中国央行时隔近三年突然宣布全面降准,在宏观调控方面实施预调,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而同时进行的定向降准,则意在对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进行精准调控。这一套“组合拳”正是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反映,改变不了松紧适度的基本面。
5日起,中国正式开始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准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准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降准的主要原因是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资本流出增多和外汇占款下降。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资本流出增多,1月外汇占款很可能明显减少。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降准有利于保持货币供应稳定,在资本外流压力增强的背景下,防止基础货币供应增速大幅减缓。
上月,全球各经济体央行纷纷开闸放水,共有印度、瑞士、加拿大等10家央行实施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各国央行最近一轮货币宽松也可能扮演了助推中国央行降准的角色,但中国降准却不会是一次跟风式动作,动因更多来自本国需要。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时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实行定向调控。
汪涛认为,央行此次降准不应被视为重大货币“刺激政策”。首先,此次降准主要是应对中国外汇累积对货币投放贡献减弱;其次,降准带来的市场净资金投放规模不大,不会导致大规模信贷扩张和企业杠杆率的快速上升。
中国当前的确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去年,GDP增长7.4%,尽管仍在合理区间,但经济结构调整和新经济增长点培育仍处胶着;2%的CPI涨幅创下自2010年来的新低,一定程度显示内需动力不足;12.2%的广义货币余额增速低于年初所定13%左右的目标,说明市场资金出现略微紧缩态势。
交通银行经济学家预计,此次降准将释放近7000亿元资金,有力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促进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充裕。
连平表示,从利率市场化推进、存款增速放缓、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大背景看,降准是减轻银行存款压力、降低负债成本、促进贷款市场利率下降的合理政策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此次全面降准同时,还采用了定向降准的方式,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进行金融支持。
连平认为,定向调低特定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意图,以增强对薄弱经济环节的金融支持。
李克强去年11月1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三农”等贷款的能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在促增长、保民生方面作用凸现。然而,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悉,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甚至高达12%至20%。
农业农村不仅关乎粮食安全问题,更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是扩大消费的新增长点。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的预调和精准调控,是因应中央此前对经济运行的判断,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金融领域做出的反应。既然“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那么松紧适度的货币流动性调节方向亦不会变,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仍将保持平稳适度增长。
对于市场人士作出的“央行将进一步降息”的推断,连平表示,鉴于上次降息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当前贷款基准利率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尤其是考虑到降息会缩窄中外利差、加剧资本流出,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