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王群航:新基金原则上不必关注

2015年01月30日 14: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牛市催热了基金公司的发行热情,目前就有48只新基金在银行渠道同时发行。但投资者不应该盲目“追新”,而应该关注建仓完毕,且有过往业绩记录的老基金。对于新基金,建议多看少做,宜关注特色基金公司、“真创新”产品。

  市场迎来公募基金发行潮:截至1月21日,今年以来已经有39家公司公布了51份新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发行速度之快,就像股市行情不断创新高那样,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有史以来最快最多的一个月。这51只新基金里,有6只已经结束了发行,加上去年年末开始发行、目前已进入募集尾声的新基金,目前共有48只基金在发行。

  在今年以来开始发行的新基金里,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1)主动权益类产品占多数:其中混合基金有24只,股票基金有11只。(2)个别公司突飞猛进:华夏已有4只基金开始发行,易方达、天弘个有3只发行。(3)发起式产品增多:不足一个月,已经有6只,并且这6只基金都是权益类的,往年,发起式主要是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并且,这6只新基金里,还有3只是指数型的,这表明,相关基金公司及其股东对于未来的股市行情很有信心。(4)预设发行期限缩短,并且已有3只为十分纯粹的“到点成立”产品,即预设的发行期只为1天。

  预计2015年公募基金将会出现两宗“最”:新基金的年发行数必是有史以来的最多;新基金的平均成立规模必将是有史以来的最小。对于如此众多洪水般汹涌而来的新基金,我们的应对策略建议为:原则上不做;多看少做。

  原则上不做

  建议大家关注完成建仓、至少有半年以上时间的运作业绩可查、绩效排名居前的基金。未来,一方面,由于部分基金公司成功地完成了旗下基金产品线的布局;另一方面,成熟的、胜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将会告急,因此,大家的精力将会更多地转向绩效管理,以及由绩效而带动的持续营销。因为,不久的将来,靠新发基金来做大规模的情况或将不再,除非有特别显著的创新。

  多看少做

  原则上不做,不是全部不做,而是可以多看少做。投资新基金,也是资产配置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适度“多看少做”的策略建议之下,我们建议大家不妨少而精地投资一些新基金,具体应该关注的新基金类别如下:

  (一)大公司的新基金。所谓大公司,即该公司旗下所管理的基金资产的规模大,排名居前,而其规模之所以会大,是因为有很多投资者愿意把钱交给他们去管理。因此,理论上,大公司的新基金相对值得多关注一些,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从众策略。

  (二)有特色的公司的新基金。经过了14年多时间的运作,有些公司已经形成特色,这个特色,指的是某些基金公司在细分领域团队实力较强、综合历史业绩相对较好,如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司、债券投资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司、被动投资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司、分级产品市场活跃度高,等等。与此相对应,哪个公司在哪个方面有特色,他们再发相关方面的产品的时候就不妨多多关注。

  (三)有实实在在创新成分的新基金。创新,本质上是给投资者带来的是新的投资体验和机会,对此,广大投资者应该在认真研究相关基金公开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其创新所在,并形成相关的投基策略。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要把创新理解为能够提高或增加收益,创新所带来的仅仅是新形式的投基方式和机会,是在丰富我们的投基手段,更多的,还是需要广大投资者去切实把握。

  (四)适度关注可交易型基金。由于是可以上市交易的,某些基金上市之后可能会有较高的溢价预期;或者,在上市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流动性可能有一定的问题等等。对于可能有这样预期的产品,在发行期间,需要大家多多关注、仔细斟酌一下。 总之,注册制背景之下,是基金市场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相对应,是广大投资者的投基策略也应该同时进步,既不唯新,也不拒新,合理地对待新基金,积极主动地发掘其中可能潜藏中的新式投基机会。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