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年报会有惊喜,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停牌公告,想抛也没得抛,这损失谁来付?”股民赵先生近日非常郁闷。随着年报披露进入高峰,上市公司再现扎堆停潮。根据交易所公开公告统计,从1月初至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有17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停牌公告,甚至出现了一天之内15个停牌公告披露的奇观。
本报记者发现,在目前沪深两市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昨天就有264家公司股票是处于停牌状态。
在1月份发布停牌公告的174家上市公司中,沪市有50家,深市却高达124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布停牌公告的数量最多,达到68家。
本月以来,上市公司循例发布2014年年报的同时,更热衷于扎堆发布停牌公告,其密集程度让投资者汗颜。其中,1月19日发布停牌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8家,1月26日也有15家上市公司发布停牌公告。
对于上市公司停牌时间和牛市上涨行情启动时间重合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是由于行情回暖,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并购,寻求新发展方向的动力增强。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从重组计划开始到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司本身也无法控制停牌节奏,“耽误投资者赚钱”纯属巧合。
信息披露犹如雾里看花
但是比起无法交易的郁闷来说,更让投资者感到无奈的则是上市公司含糊其辞的停牌“理由”。“几乎每一份公告上提示的停牌原因都是那几个字:存在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但是究竟是什么事情?是重组?还是公司出了问题?一概不知。等到停牌原因正式披露的时候,公司股价已经不是飞上了天就是跌到了地板,我们股民根本无从提前预知。”上文中的股民李小姐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所谓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主要是指那些可能对股价产生大幅度影响的事项,比如“来自媒体的负面报道足以影响股价”、“公司要签订重大合同,而合同数额又能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等等,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而对事项是否重大到足以申请停牌的判断,一般由上市公司的董秘作出,并报请董事长签字;其后方可向交易所递交停牌申请。
停牌原因五花八门
后期披露的具体原因,却五花八门。比如,众和股份称,其正在筹划收购资产事项;恒天天鹅则牵扯到股权转让;腾邦国际推出股权激励;西藏天路推出定向增发等等。
从停牌名单来看,大部分长时间停牌的公司,均是在筹划重组。同花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直接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进行停牌的公司,多达100家左右。
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停牌公告中披露的原因,则属于“常规动作”。比如,股价出现异动达到一定标准后,上市公司须停牌自查;因为某些原因,上市公司被交易所责令停牌。
有股民在股吧中戏称:上市公司通常都是这样表述停牌事宜:第一次:公司有重组意向,停30天;第二次,公司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停30天;第三次,公司重组有重大突破,停30天;第四次,公司重组取得较大进展但仍然存有不确定性,停30天……然后就一直停几个月……!!
“这停牌频率过高,不但影响市场效率,稀释或麻痹了停牌的警示作用,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专家:无法复牌就退市
有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的停牌需要从制度上明确时间,而不应该一延再延,3个月期限届满后就应采取强制措施复牌,无法复牌的则应该强制退市。此外,要给投资者一个缓冲的时间,例如停牌和复牌之前提前发布公告,公告后一两天再停牌,这样才能做到对投资者有公平可言。
此外,上市公司长期停牌主要因为预期进行并购和重组,既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并购和重组失败,就必然导致股价大跌,投资者完全没有主动避险的能力。因此不应长期限制股民的股票流通,并应补偿因长期停牌使投资者蒙受的损失。例如,如果停牌超过3个月,持股人有权要求上市公司按停牌价予以补偿。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停牌“1+1+1”模式
上市公司普通资产重组的停牌日期是“1+1+1”模式,即停牌一个月并可延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而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却是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申请继续停牌。3个月的期限形同虚设,部分上市公司成为A股中的停牌“大王”。 (杨欣)
股民:牛市踏空挣郁闷
老股民赵先生向记者抱怨说:“我曾经持有几只停牌几个月的股票,与股票流动性强的特点严重背道而驰,有的公司仅是更换大股东而已,对上市公司又没有重新整合的信息,为什么要停牌这么长时间,这严重侵犯了流通股东的股票交易权。要是上市公司提早告知停牌时间,我会提早卖出。重新买入其他股票,现在都跟随大盘有赚了。”
另一位股民李小姐也气愤地说:“股市有风险,股民理应承担相应的操作风险,但这种股市涨了却停牌的股票,让我们投资者太失望了,无法卖出股票,让我赔钱又应该由谁负责?”
正像一位小股东所说:“别人是牛市赚钱挣高兴,我们是牛市踏空挣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