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权重股的回落,股指已连续三个交易日缩量下跌,指数层面的疲态逐渐显露。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融资融券、伞形信托等业务的整顿,增量资金入场的进程放缓,存量资金博弈再度主导行情。一方面,前期融资仓位较重的权重股短期面临的压力较大,这可能意味着指数层面短期向上突破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资金短期可能出现调仓换股,激发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个股热点料相对丰富。
权重回落 股指缩量阴跌
伴随着权重股的回落,股指步入缩量阴跌通道。沪综指昨日跳空低开后维持窄幅震荡,最低下探至3234.24点,尾盘报收于3262.31点,下跌1.31%,下破5日均线。值得注意的是,沪综指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回调,累计下跌3.57%。期间沪市的成交额不断萎缩,昨日成交额为2964.24亿元,下破3000亿元整数关口。与沪综指的走势趋同,昨日深成指下跌0.93%,报收于11249.04点,下破多条均线支撑。与之相比,此前表现抗跌的小盘指数昨日也未能止住下跌步伐,中小板综指下跌0.52%,报收于8519.77点;创业板指数下跌1.16%,报收于1711.37点。
从行业来看,申万公用事业和钢铁指数逆市上行,分别上涨0.59%和0.57%;与之相比,申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11%和1.99%。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股本周整体表现低迷,申万银行和非银金融指数本周分别下跌6.59%和4.49%,权重股大幅下挫带动股指高位回落。
分析人士指出,缩量阴跌往往比急跌更具杀伤力,由于单日跌幅相对有限,往往不能引起投资者的警觉,但随着时间推移,跌幅积少成多,等投资者缓过神来才发觉损失巨大。此外,成交量的连续萎缩显示资金短期参与热情有限,这也不利于后市行情的演绎。
“后杠杆”格局确立
随着融资融券、伞形信托等业务的整顿,市场已经步入“后杠杆”阶段,存量资金博弈再度主导的“后杠杆”行情将启动。一方面,前期融资仓位较重的权重股,短期面临压力较大,这可能意味着指数层面的突破机会并不大。另一方面,资金短期可能出现调仓换股,激发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自2014年12月以来,证监会已先后实施专项检查两融业务,继1月16日通报45家券商融资业务检查结果后,近期证监会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业务开展现场检查。与此同时,1月16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对委托贷款的来源和用途加强监管;保监会则召开会议,提示险资运用的合规性及相关风险。
这可能意味着增量资金入市将受到影响,当前市场正从增量资金逻辑转向存量资金逻辑,存量资金博弈再度主导行情。一方面,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前期融资仓位较高的品种,短期活跃度有限。本周银行、非银金融板块表现低迷,而此类品种正是市场中融资仓位最高的品种。在沪深两市所有融资标的中,有8只股票的融资余额超过百亿元大关,除中国重工(行情,问诊)外,其余均为金融股,中国平安(行情,问诊)和中信证券(行情,问诊)的融资余额超过300亿元,分别为330亿元和321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分别为8.43%和11.34%。虽然此类品种本周已出现融资净偿还,但考虑融资仓位较重,后市融资偿还压力依然较大。缺乏权重股的支持,指数层面难有亮眼表现。
另一方面,资金短期调仓换股可能会激发出新的题材热点,个股的机会仍然较多。近期沪深两市大盘连续缩量调整,但局部热点依然活跃,昨日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核能核电等题材概念表现依然抢眼。从权重股中流出的资金并未逃离市场,短期反而开启新一轮的调仓换股,权重股所主导的“指数牛”正在向“个股牛”过渡,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反而会增多。投资者应当“重个股、轻指数”,重点关注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和围绕改革的主题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