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南北车被华泰调出两融标的 忌惮成飞集成"惨剧"重演?

2015年01月30日 07:1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1月29日)早盘,华泰证券在给客户发送消息称,公司于2015年1月29日起融资融券标的的证券范畴调出中国北车(601299,收盘价13.99元)、中国南车(601766,收盘价13.64元),请在3个交易日内自行结融券负债。

  同时,银河证券也在其官网表示,根据公司相关制度和交易所规则,公司决定自1月29日起将中国北车调出融券标的范围,中国北车仍可以作为融资标的证券进行融资开仓。

  华泰证券将两家公司直接调离两融范畴,而银河证券只是将中国北车调出融券范畴,两家券商操作情况并不相同,背后究竟是基于怎样的缘由,又传递出怎样的信息呢?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咨询了国信、国金等券商营业部,其均表示并未接到类似通知。

  两券商调整两融标的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先联系上了华泰证券证代赵远宽,其表示对具体业务并不清楚,上述两家公司调出两融标的,可能是与其合并有关。

  随后记者致电华泰证券成都一环路南三段营业部,据营业部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将两车调出两融标的,是考虑到两家公司目前已具有较高风险。当记者问及,若现有两融标的具有风险,是否也会调出两融标的范围时,该人士给予了肯定答案。

  与此同时,昨日午后,银河证券也在其官网表示,根据公司相关制度和交易所规则,公司决定自1月29日起将中国北车调出融券标的证券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银河证券调出的仅是中国北车融券范畴,且仍然可以融资开仓,对中国南车并未进行相关操作。

  银河证券北京阜成路营业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调出中国北车的融券范畴是基于南北车即将合并的原因,公司需要股票,因而没有股票借给投资者。对为何没有调离南车,该人士解释称,合并后北车将被注销。

  南北车曾获融资持续买入

  根据相关规定,券商可以在两融标的范围内自行选择标的,一般情况下被调出两融标的的个股,主要是基于风控考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12月31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公布合并预案并复牌,随后两只个股连拉六个“一字”涨停。在开板后经过短暂调整,其股价再次上涨并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从复牌至昨日收盘,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涨幅分别为135.17%和116.90%。

  随着股价暴涨,两股的融资余额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其中,中国南车的融资余额从复牌当日的5.35亿元飙升至1月28日的41.93亿元,期间上涨超过6倍;中国北车的融资余额则从复牌当日的5.83亿元升至1月28日的47.39亿元,涨逾7倍。

  融券方面,截至1月28日,中国南车融券余额为3013.78万元,融券卖出量为635.52万股;中国北车融券余额1879.04万元,融券卖出量634.05万股。

  当前,监管层对两融业务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1月16日,证监会曾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结束及对相关公司进行了处理。1月28日,证监会也证实,将于近期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

  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12月末,华泰证券期末融资融券余额已经达到200.87亿元,位居券商之首。华泰证券将南北车同时调离两融业务,其背后是否有两融监管的原因呢?

  业内:或担心成飞集成式惨案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致电华泰证券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业务细节不清楚,但就个人理解而言,由于南北车要合并,合并肯定有不确定性风险,公司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将两家公司调离两融标的范畴。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当前两融业务量最大的券商,华泰证券将南北车调离两融标的范畴,或许担心出现前期成飞集成重组失败的风险。

  此前,成飞集成获注158亿元军工资产,但后期国防科工局认为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最终成飞集成重组失败后,二级市场公司股价连续三个跌停,其中融资客爆仓不在少数。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南北车与成飞集成比较相似,预案出台后,资金大肆介入股价暴涨,且每日融资买入资金都在数亿元,而目前南北车的合并预案仅获董事会通过,按照审核流程,方案还须各自股东大会通过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核。期间,是否会出现类似成飞集成因形成行业垄断而导致方案终止的情况,确实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因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华泰证券董秘办人士的说法应该就是本次公司将南北车调离两融标的的最为合理解释。

  此外也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资金杠杆是推动本轮牛市最大因素之一,证监会对两融业务已然是加强风控、规范监管的态度。作为当前两融业务规模最大的券商,华泰证券在近期暴涨之后已风险高企。而其他近期暴涨的券商、银行、保险等大盘蓝筹股,是否也会被调出两融标的?公司将密切关注进展。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