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由于市场活跃度提升,1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力度显著,增持节奏则明显放慢。与此同时,海外投资者借道沪股通投资A股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如何分析这一增一减?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对此评论。1月份至今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及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419亿元,增持金额仅为87亿元,两者比值高达4.82。去年12月份减持598亿元,增持409亿元,两者比仅为1.46。如何评论这一现象?
付鹏:中国股市从去年6月份开始这波上涨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股价都处于大幅走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股东,也是受益者。随着股价逐步走高过程中,在去年年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想减持,一个是考虑到流动性的问题,二是考虑在那么低的水平下,如果选择减持,可能会对上市公司本身有伤害。所以本身这种大股东的行为也是比较倾向市场化的行为。从数量上来看,实际上可能只是短期的反映现在的市场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所以大股东普遍选择的可能是减持或者增持。
经济之声:大部分公司纷纷套现的同时少数的企业逆势增持,表明了对于公司后续发展前景的看好,也算是一种表态。统计表明,除了万科通过合伙人计划增持16.4亿元外,阳光照明、苏宁环球、交大昂立排名居前。阳光照明实际控制人出于对公司稳定发展的信心,1月份以来累计增持1900万股,金额达1.76亿元。这种逆市增持,投资者是不是可以借鉴?
付鹏:充分反映了当前大股东对于自身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增长的看好,实际上市场相对成熟的话,大股东这种行为往往是有比较好的借鉴性,如果看一下海外市场,往往大股东增持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并且也能够向市场提供一个信号,就是说大股东愿意和投资者共进退,这往往对上市公司比较利好。但是在国内过去的市场不是特别成熟的状态下,大股东和普通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对立状态,大家互相不信任。但是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化,大股东这样的表态,可能还是要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其实根本在于大股东的诚信度到底高不高,可能是影响后续发展的一个重点。
经济之声:1月下旬以来,海外投资者借道沪股通投资A股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其中海通证券、招商银行等金融股成为最主要的买入对象。1月20日至28日7个交易日里,沪股通累计净买入额达87.89亿元,较此前七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21.92亿元增长3倍。分析人士指出,外资对沪股通参与度提高,除表明海外投资者看好A股外,也与即将推出的沪股通系列优化措施将有助于消除海外投资者的投资疑虑有关。
付鹏:首先随着政策的不断的深化,金融体系大踏步的前进的速度,远远超于所有人的预期,海外投资者进入到国内市场确实也是担心政策的可持续性,在经历前面的突然间急速暴跌以后,海外投资者也纷纷进入到这个市场上,对于国内的资产来讲,仍然是有比较好的吸引力,但是增加的过程可能跟市场本身涨跌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随着我们闸门的放开,沪港通放开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对的总量都在增加,不管股市涨还是跌都是在增加的。如果拿海外投资者进入到国内,总量在增加,沪港通活跃性在增加,这个来评判,市场是涨还是跌可能不具有比较好的参考性。
经济之声: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国家正在推行的改革、宽松的流动性,以及大量资金从疲弱的房地产市场流至股市,将推动沪深300指数年底前进一步走高。虽然A股短期可能还会有调整,但相信仍未见顶。他还预计,央行会于春节前后推出新一轮宽松政策,这也有助于A股未来走强。
付鹏:其实它说的这些东西确实也是对的,但就目前来讲这个资金进入到市场以后,存在比较典型的结构性问题,就是现在到底要做的是不是让我们投机性资金全部的调转到股票市场催生新一轮泡沫,显然不是,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本质还是要促使民间资本转型到新兴行业。
付鹏:所以说现在出现的情况是资金全部都进到了股票市场当中,实际上是跟政策根本目的有悖论,并且股市的快速上涨过程中,杠杆率的增加也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所以市场在当前水平的所谓大幅度震荡,本质上有上看空的根本原因应该来自于政策对于杠杆调整的疑虑,还有监管层对于资金大规模流向股市以后,到底对实体经济有没有有利,可能是目前在政策层面上形成对质状态,长久来讲这两个因素可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市场可能要更加的合力一些,而不是像现在这种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