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中铝公司董事长后,葛红林几乎马不停蹄。除在办公室会见前来拜访的合作伙伴外,葛红林的双休日多是到下属企业调研。尽管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在3个月的走访以及对铝行业有了初步了解后,葛红林开始指挥其在中铝的首场战役。
对于2015年的结构调整计划,葛红林形象地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形容:做加法,坚持做强做优做精主业,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减法,淘汰落后,处置不良资产,止住“出血点”,减少“出血量”;做乘法,把创新驱动作为扭亏脱困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做除法,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主政成都十多年的葛红林驰援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这在外界看来有些意外。但在“空降”中铝3个月后,葛红林主导的扭亏战,已在拉弓搭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独家获悉,在上周末(1月17日~18日)召开的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葛红林治下的中铝,已将实现各板块全面扭亏作为新一年的工作目标。
然而,葛红林面临的问题有些棘手。中铝旗下的中国铝业(601600,SH)在2014年之前的5年,累计亏损达118亿元。葛红林到任的第二周(2014年10月31日),中国铝业再发财报,2014年前三季度共亏损超过5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93%。
对此,有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因市场信心不足和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中铝要在2015年实现扭亏,面临的困难的确不小。
中铝内部人士则透露,作为中铝业绩在铝板块的亏损主要受制于两大短板,电解铝企业自备电比例、铝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极有可能在2015年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成为中铝业绩反转的关键。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中铝在混改领域动作频频。葛红林形象地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提出了中铝2015年的结构调整计划。
2015年欲全面扭亏
履新中铝公司董事长后,葛红林几乎马不停蹄。除在办公室会见前来拜访的合作伙伴外,葛红林的双休日多是到下属企业调研。
尽管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在3个月的走访以及对铝行业有了初步了解后,葛红林开始指挥其在中铝的首场战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内部获悉,在近日举行的2015年年度工作会议上,中铝确认将实现各板块全面扭亏作为新一年的工作目标。
作为“空降兵”,中央交给葛红林的任务是,全力扭亏脱困。上任之初,多位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今,中铝内部人士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承,因市场信心不足和供需结构性矛盾继续存在,中铝要实现扭亏面临的困难的确不小。
步入2015年以来,铝、铜的现货价格甚至再次出现了崩盘,纷纷击穿了行业的平均成本线,国内原铝现货一度跌破12500元/吨,铜价单日下挫幅度创六年之最。
不过,在中铝方面看来,中铝的业务范围涵盖了铝、铜和稀土行业的全产业链,对于低迷市场环境具备预估能力,因此要确保2015年实现各个板块盈利,必然已经具备了把握。
记者从中铝内部获取的资料则显示,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收益,为中铝2015年的扭亏增添了信心和底气。2014年,中铝在铜、稀有稀土、工程技术、财务等板块,均实现了盈利。甚至在亏损最多的铝板块,配备了自备电的电解铝企业和部分氧化铝企业,也在2014年下半年先后实现了扭亏为盈。
此外,自2014年1月12日起,因印尼执行铝土矿出口禁令,2014年前10月,我国进口铝骤降50%。作为资源性企业,中铝在上游资源领域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上的优势开始显现。
在上海钢联“我的有色网”分析师李旬看来,如果印尼依旧保持原矿禁止出口的政策,2016年铝土矿的价格或将开始上涨,这对氧化铝及电解铝价格形成支撑。
铝板块多家企业扭亏
中铝成立于2001年,有下属公司66家,业务涉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5家控股子公司实现境内外上市。
在葛红林履职10天后,中国铝业对外披露2014年前三季度财报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度加大,2014年1~9月亏损54亿元。
对于2014年业绩,中国铝业预计全年累计净利润为负。此外,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在2014年之前的5年间,中国铝业累计亏损达118亿元。
上任伊始,葛红林曾对下属们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全力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亏损企业要减少“出血量”和“出血点”。
一直以来,中铝业绩在铝板块的亏损主要受制于两大短板:一是电解铝企业自备电比例不足导致的用电成本偏高;二是铝加工企业在多年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出现大幅度亏损。
中铝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两大状况极有可能在2015年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成为中铝业绩反转的关键。
中铝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2014年下半年旗下几家所属电解铝企业自备电厂投入运营,使电解铝用电结构明显改观,其所属企业自备电比率已经超过30%,供电成本下降了近0.05元/千瓦时。
电力成本占到中铝总生产成本的40%。中金公司分析师蔡宏宇认为,中铝亏损高居不下的主要困难就在于用电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中铝在2014年底前后分别与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信戴卡在轨道交通、企业轻量化等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且在2015年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跨越式发展铝加工,实现新品开发的重大突破”,铝加工将成为中铝未来几年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低位。
中铝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铝板块的多家企业先后实现了扭亏为盈,在向全面扭亏的道路上,中铝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加减乘除”调整结构
如果说业务板块是造成中铝亏损的外因,那么,作为央企,中铝在内部机制上存在问题,则是造成中铝沉疴的内因。
从中铝前董事长熊维平此前见诸于媒体的言论看,中铝一直在从自身找原因,并启动了系列内部改革。他表示,“越是困难的时候,改革的内部动力越强。”
在接任中铝总经理的2009年,熊维平带头降薪30%。此后减少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压缩近30%。面对困境,熊维平对地方铝业公司尝试了“市场化开放性改革”。
自2014年以来,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中铝,在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代表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也动作频频。
比如,中铝与民营企业锦江集团共同合作了中铝在贵州的清镇氧化铝项目,实施了“央企控股、民企机制运营”的运作新模式,建造和运营成本有望跻身一流水平。
2014年8月9日下午,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揭牌,标志着中铝公司所属二级单位股份制改造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铝以中铝瑞闽为试点,实施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并推动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
此外,对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部分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中铝方面则实施了关停,希望以此提升优质资产的比例。
在一位不愿具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中铝的上述举动,都是在进行自我结构调整,而在中铝的实质性扭亏中,这都将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对于2015年的结构调整计划,葛红林形象地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形容:做加法,坚持做强做优做精主业,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减法,淘汰落后,处置不良资产,止住“出血点”,减少“出血量”;做乘法,把创新驱动作为扭亏脱困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做除法,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对于金融危机以来一路颠簸坎坷的中铝公司而言,上上下下无疑对于摆脱亏损的困境充满了渴望和期待,而葛红林在这条十分艰难的道路上找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恰恰此时的国企改革给予了中铝重新崛起的政策机遇和市场空间。一位中铝下属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扭亏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不能也不会再丧失这次机会,盈利是2015年各个板块都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得给社会、股东和员工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