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放开物业价格 引发涨价担忧

2015年01月13日 17:48    来源: 新华网     廖君 李伟

  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多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其中颇为引人关注的是非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住宅小区停车服务价格,将走市场化定价之路。

  虽然有关方面强调,放开价格同时将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但一些小区业主仍然担心,物业公司管理如果不能公开透明,政府监管又较少触及这一领域,今后如何进行维权?

  旧矛盾未解决,又增加新矛盾?

  不久前,因为部分业主不买车位,物业拒绝对其放行,宁夏银川市森林半岛的业主和物业之间连续发生暴力冲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这样的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并非个案。

  近年来,由于私人购房增多,汽车数量增多,一些小区业主同物业公司成了一对冤家,从小吵小闹拒交物业费、随意乱停车,到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上演全武行,甚至出现过开车撞物业中心的过激行为。

  “物业费?我们从来闹不清是怎么花的。”董女士住的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小区,没有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物业费也是10多年前入住时的定价。

  在董女士看来,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谈不上好。比如,她所住楼栋的电梯有2部,可白天除了上下班的高峰期之外,几乎只开一部电梯。不过,因为物业费价格不高,业主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这两年,不少小区业主、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都因为物业费涨价出现过矛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物业公司时常会以亏本为由提出涨价,可由于账单不透明,无法获得业主同意。物业公司要么就自行决定从小区撤离,要么消极怠工,甚至出现过伪造业主签名以实现上调物业费的情况。

  根据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调整物业服务、停车服务价格,必须由业主委员会通过或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然而,我国不少住宅小区业委会不健全,难以维护业主权益。

  据统计,武汉现有物业项目2800多个,其中居民小区项目1800多个。去年以来,武汉一些小区物业公司提出涨价方案,但由于操作不当或信息不对称,在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发生多起冲突。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物业公司负责人对价格放开的确有所期待。他们表示,目前的运营成本太高,一旦政府放开价格,或许会根据运营成本调整价格。

  放开物业价格,促进双方议价

  “政府放开价格,是不是物业公司涨价就不需要到政府备案了?担心物业公司随意调价。”家住湖北武汉市光谷一小区的居民陈女士表示,看到该新闻后,她这几天一直担心。“现在小区停车位紧张,停车费会不会上涨,如果物业费也上涨的话,每年开支又要多出好几百元。”

  近日,不少小区业主参加物业价格放开的讨论。一些网友表示担忧,一旦价格放开,城市小区最高物管收费标准上限或许成为历史,同时,停车费也有可能上调。

  也有人士认为,政府放手服务定价权,有利于通过市场手段让物业收费更合理。

  湖北省物价局工服处处长雷方清对记者说,政府放开价格之后,将使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处于平等地位,双方协商定价,物业要提高收费须获一定比例业主同意。

  武汉市政府参事叶青认为,今后的小区停车费用将由业主与物业公司进行协商决定,业主委员会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而中间可能会产生一些利益博弈,这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

  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一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刘经理坦言,即便放开,物业公司也不太可能随便涨价,而是要经过业主委员会的同意。当前,物业管理竞争激烈,根据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业主可以解聘不满意的物业公司。

  专家建议,政府“放手”的同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小区相关服务,完善物业、停车收费制度,例如要求小区物业公开服务运行成本信息,接受业主的监督。

  加强价格监管,防止“一放就乱”

  据了解,有关小区物业纠纷的报道屡见报端。一些小区因物业收费过低而成为脏乱差的烂摊子,同时,停车位价格高、车辆停放乱等时常发生。

  一项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调查显示,大多数2004年、2005年进驻小区的物业公司,由于物业成本上涨,而物业收费基本不变,导致现在的日子不好过。

  业内人士介绍,物业服务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就能占到70%,虽然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一些物业公司多年没有上调物业收费。

  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顾玉兰说,较低的物业费标准不仅影响到个别企业生存,也严重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武汉市房管局相关人士认为,放开价格并不是单方面赋予物业公司权利,而是要让业主同意涨价,所提出的收费方案必须合理、有据;另外,还要发动广大业主积极参与。

  一些小区业主表示,如果物业公司能够公开经营收支情况,同时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一分服务,一分价格”,让业主甚至第三方进行监督,自然价格调整也会获得业主的支持。

  专家建议,政府对于住宅小区的物业、停车服务收费不能只放不管,价格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防止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