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贺强:变“贷得多”为“转得快”

2015年01月09日 07:48    来源: 经济日报    

  当前,我国货币存量较大,货币增速也远高于经济增速,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这种现象与银行持有资产到期的经营模式有关。这一模式下,银行信贷资产周转速度降低,信贷投放主要依赖于新增货币推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而随着贷款增加,银行自身信贷资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一方面对存款提出了更高增速的要求(存贷比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对资本补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资本更多地依赖于“外源式”补充。随着银行贷款的持续增长,商业银行“只进不出”,自身资产负债表也日益变重、变厚、变长。

  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应加快转变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未来需要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契机,提高信贷资产周转效率,重塑自身资产负债表,走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口,增强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从而在根本上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是要提高资产周转率。目前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70万亿元,如果年度信贷周转率提高0.1次,贷款平均期限缩短1个月,贷款规模就能增加约7万亿元,空间巨大。因此,银行应充分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增强存量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从“持有到期”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做大流量”的经营模式。

  二是要调整信贷结构。银行应利用好信贷资产证券化,根据宏观经济结构变化,主动实施行业、客户、区域的信贷结构调整。改变大量信贷资金支撑低效的投资和存量资产的情况,改变信贷结构调整依赖于贷款“自然到期”、“靠天吃饭”的局面,腾出宝贵的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等重点客户,“有保有压”,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要加快盈利模式转型。与成熟市场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这与持有到期的经营模式相关。银行应充分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在自身资金、资本以及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从持有资产至到期的模式转变为以交易管理资产为主的模式。银行未来需要从信用中介转变为信息中介,从资金中介转型为资本中介,通过做大流量改善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总行公司金融部)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