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镂空玉雕:一种“削减”的艺术

2014年12月30日 14:14    来源: 环球收藏网    

  玉器的镂雕亦称镂空雕、透雕,指的是在玉料上先设计好作品的物象图形,然后通过钻孔、丝锯搜镂、碾磨等技法将玉料中没有表现作品物象的部分掏空,将能表现物象的部分保留下来,透雕出作者想表达的物象图案和意境。由于玉石具有坚硬并且脆韧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又是一种“削减”的艺术,而镂雕不仅是在玉石上做“削减”,而且还要镂空,这对作者技法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将原本的创意毁于一旦。因此,一件高超的镂雕玉器的完成,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制玉技法,还渗透着作者呕心沥血的心法,整个创作过程,往往要耗费数年刻苦细致的努力。

  令人吃惊的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玉器制作工艺的几乎所有技法,切割、琢磨、钻孔、掏膛、抛光、圆雕、浮雕、包括镂雕。当我们通过文献和参观博物馆欣赏到精美的古代镂雕玉器时,我们常常会十分感慨和惊叹,距今有5000年之遥远的先人们真是心灵手巧啊,他们高超的审美水平、丰富的创作想象力以及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一点也不亚于现代的艺术家。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录以视古玉镂雕工艺的精彩。

  “玉神人兽面像”,红山文化玉器,距今7000-5000年。此器运用镂雕技法勾勒出神人的身形轮廓,结合碾地阳起技法刻画出一位五官俊秀、头戴高冠、肩膀宽实、身着网格纹服饰和瓦沟纹“铠甲”、手持长杵、脚踏俯首伏卧一降兽的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此器的镂雕技法简洁,小巧,只镂了四组对称的部位和头顶的一横梁,就将神人的冠、脸、肩、腿突现出来;碾地阳起技法也用得巧,采用正反面不同的纹饰,就将片状的玉神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而前,具有立体感。

  “人兽形玉佩”,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000年。此件人兽形玉佩比图一的玉神人兽面像年代要晚数千年,但表达的题材和表现的手法是基本一致的,同样是人像立于兽首之上,同样是运用了镂雕的技法。不同的是此玉佩的两面纹饰是相同的,采用的是通体镂雕法,四肢抽象已成几何形,硕大的脸部运用浅浮雕技法刻画出清晰的五官、枣核杏眼、两耳带环、更像是位女性的神人。此器造型独特,十分罕见。

  “镂雕侧神人纹冠状玉器”,良渚文化玉器,距今5500-4500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冠状玉器有不少,但如同此器通体镂雕的却极为罕见。此器采用的是原始的线拉搜镂工艺与阴线刻纹的技巧相结合,创意新颖,器形独特。此器上端是中央凸尖的官帽,下端两侧是一对头戴羽冠、用阴线刻划成侧面舞蹈状的神人,中间是兽面纹,占据整器中央较大的部分。这样的用镂雕技法、以兽面纹为主、以侧面神人为辅的冠状玉器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绝无仅有,堪称绝品,视为国宝。

  兽形玉佩,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件兽形玉佩是馆藏传世古玉,从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法上看类似于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的遗存,距今约6000年。此器造型古朴,工艺原始,器形古怪,在田野考古出土报告中找不到类似风格的玉器。更为奇特的是,此器虽也是通体镂雕,但其表现物象的镂雕技法与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区的镂雕玉器完全相反,即把要表现的物象镂空了,留下的部分用线拉搜镂的技法在物象外围勾勒成似兽面又似人面的造型,使得这件玉佩镂空的部分清晰可见其眉、眼、面烦、嘴,而留下的部分恰恰形成此兽(人)的而颊肌肉、双耳、双角(或者是人而的帽冠)。这种镂雕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通常在剪纸艺术中看到,但运用在高古的玉器上可谓独一无二,令现代人瞠目结舌。

  采用镂雕工艺与其他制玉技巧相结合的玉器,在新石器中晚期的各个玉器文化圈几乎都有发现,北方的红山文化(图一、图五),中原的龙山文化(图六)、江南的良渚文化(图二、图七)、中南的石家河文化(图八)、卑南的台湾本土文化(图九)等,这些镂雕玉器遍布了中华大地东西南北中,它们在艺术表现力上虽各具地方风格,或神秘、或怪异、或古朴、或灵透,但就镂雕工艺而言,却件件精巧、娴熟、流畅,说明了古玉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中晚期不仅相当成熟,而日,已被广泛运用了,换一句话说,6000-4500年之前,我们的先人已经熟练掌握了玉器制作中最难的技艺一镂雕,而其他技艺,包括切、割、钻、琢、碾、磨、划、刻、掏、抛等等,对于那个年代的行家里手而言,可谓得心应手,不在话下了。

  商代和西周的镂雕玉器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技艺,在艺术风格上有新的突破。风形玉佩的艺术风格具有石家河文化的遗风,但其镂雕技法已不是简单地将所要表现的物象镂空或保留,而是用“镂空”和“保留”止反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其创意,用镂窄的于法来凸现玉凤的体态和眼睛,用保留的手法将风体的周边碾磨成齿状,勾勒出玉凤骄傲的凤冠、飘逸的羽毛、修长的凤尾,创作了一件婀娜多姿、活泼高贵、亭亭玉立的回首玉凤,真是人见人爱,令人叫绝。

  人龙复合式玉佩是西周玉佩的主要题材之一,大多数人龙复合式玉佩如图十一所见都是采用镂雕手法来表现侧面的物象。

  正面形人龙复合式玉佩与图十三龙凤冠正视人形玉佩是采用镂雕与阴刻线相结合的技艺制作的。从图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件玉佩仍然继承了红山文化镂雕玉器风格(见图一),所不同的是图十三龙风冠正视人形玉佩的镂雕部分采用的是不对称法,这也是西周镂雕玉器的一个突破。

  此创新的又一个例子是图卜五,西周龙纹镂雕玉璧。此玉璧双面同工,擘中刻有两组对视的龙首,围绕着龙首斜刻阴线云纹,在龙首与云纹之间镂空有三十二处长短不一的蝌蚪游纹。线刻云纹与镂雕游纹巧妙地结合,使得四条蛟龙越显灵动,仿佛具翻江倒海之势,持腾云驾雾之力。

  此玉璧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镂雕玉璧。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不仅说明了在西周时期镂雕工艺已开始用于玉璧这个事实,还说明了玉璧作为“六瑞”之一的礼器在西周时期已经开始向装饰玉功能转化。我们看到的拱璧(图十六),一种双圆相套形成环状的新制式玉璧,包括战汉时期出现的镂雕玉擘、出廓玉璧等等形制多彩的装饰玉璧,实际上从西周开始就逐渐流行起来。

  镂雕螭风纹出廓式玉璧,战国时期引领镂雕玉璧形制演变的最典型最精美之佳作。此璧除了在原来璧孔的位置上双面同工镂雕一奔腾状螭龙外,还别出心裁地将镂雕工艺摆脱璧沿的束缚,在璧的两侧相对应处各自镂雕一绰约多姿的玉凤,璧体上满饰排列有序的朵云纹,整个玉璧显得雍容华贵、光彩溢射。这种新型的玉璧,学术界称之为“出廓擘”,源自战国,盛行于汉代。图十八,螭风纹“长乐”铭文玉璧,是由出廓璧发展而成的有铭玉璧,即在玉璧的出廓处或璧体上镂雕吉祥语,常见的有“长乐”、“宜子孙”、“延年”、“益寿”等。

  如上所示,镂雕工艺用于装饰功能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它突破了自红山文化以来数千年镂雕工艺仅仅用于刻画“物象”的框框,激发了古代工艺家的创新灵感,使得镂雕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的特殊历史阶段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镂雕工艺与浮雕结合、镂雕工艺与圆雕结合、镂雕工艺与掏膛技巧相结合等等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被广泛地运用于玉佩、玉璜、玉璧、玉带钩、玉剑饰、玉组合佩、玉容器等等几乎所有器形的玉器,创作出许多精妙绝伦、光彩夺目,流芳百世的玉雕作品。

  战国至汉代时期精美绝伦的镂雕玉器数不胜数,而活环套链工艺是镂雕技法的又一次升华,所谓活环套链工艺就是把平面“搜镂”的技巧用于立体“镂空”上,即在一块玉料上镂雕成数个可活动的环或佩,环环相扣,环佩相扣形成连接,使之可卷折可展开,但不可拆卸的一种工艺。举世闻名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数件活环套链玉佩,图十九就是其中一件。它是由一整块玉料琢镂而成的,共有四节三环,其中间的玉环可以活动和卷折,两侧的玉环是不能卷折的。图二十是二十六节活环套链玉佩,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这是一串可卷折亦可展开的玉佩,全长达48厘米,由二十六节玉佩和十二个活环组成,其中有四个活环是用金属榫插接,可拆卸的,八个活环是用立体镂空法琢成,不可拆卸的,用活环连接的二十六节玉佩,件件也都是由镂雕加阴线纹琢磨成的,有形态各异的龙、凤、蛇、兽面等纹饰。此串玉佩是目前面世的器形最长、活环套链最多、纹饰最繁复精美、工艺最为精湛的活环套链玉佩。

  活环套链工艺其实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过,图二十一是商代晚期的玉羽神,此玉羽神的羽冠后就连有三个活环套链。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出土的、早于战国年代的活环套链玉器。战国时期的镂雕工艺其最大贡献是将这一“尘封”了千年之久的活环套链工艺挖掘出来,并创造性地运用在多节玉佩上,使之重放异彩。

  到了汉代,镂雕工艺在玉器上的运用可以用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来形容,创作出名目繁多、多姿多彩的新形制玉雕。图二十二,西汉仙人骑马玉饰是镂雕与圆雕结合的经典之作,此器巧妙地运用镂雕技艺将圆雕的飞马踏云而驰,使人联想起流传久远的“天马行空”之典故,栩栩如生,寓意深奥。

  春秋晚期开始逐渐形成的由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玉剑必四件套组合用来装饰宝剑的新形制玉器,在战国至汉代时期由流行变为盛行。图二十三是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镂雕凤纹玉璏。此剑玉剑璏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是十分罕见的用镂雕工艺创作的新制式玉璏。

  玉鞣原本是一种类似“板指”用于射箭的钩弦器,由商代晚期出土的玉鞣发现,战汉时期,玉鞣已经演变成鞣形玉佩(俗称“鸡心佩”),其基本造型为扁平鸡心状、中间有圆孔、左右镂雕龙、凤、螭、虎等纹饰,通常在组合玉佩中出现(图二十四)。战汉时期的牒形玉佩,其器形、功能已完全与玉鞣不搭界,根本就是由镂雕工艺别出心裁创新的、汉代最常见的佩饰玉之一。

  除了不断涌现的新型镂雕玉器体现了汉代制玉的至高水平外,玉容器上的活环套链也是汉代镂雕玉器的绝活之一。图二十五,汉代活环套链玉盖盒,其盖面中心隆起一个钮,钮的中心是一个可活动的套环,此套环还饰有绳纹。盖与器身子母口扣合,整个器面饰以柿柿纹、勾连云纹、弦纹等,工艺十分精妙。

  汉代朱雀踏虎衔环玉卮,其雕刻技巧几乎集玉雕工艺之大成,运用了阴刻、减地阳起、掏膛、浅浮雕、高浮雕、镂雕、透雕、活环套链等多种高难度的技法,构图新颖、纹饰复杂、层次突出、立体感强,刻画出一侧为高浮雕朱雀(四灵之一,鹰的化身),高高在上擒踏一怒目瞪珠、张牙舞爪之螭虎,另一侧为浅浮雕卷翅飞熊(雄的谐音),侧身直立平地青云之形象,这是一个特具“英雄气概”之玉卮!此器的特别之处是用镂雕手法让朱雀喙衔一巧妙精灵的套链活环,可谓锦上添花,使得整件作品更为生动传神。朱雀踏虎衔环玉卮是汉代玉器最高水平的最杰出代表,堪称中国玉雕史之绝唱,令人叹为观止。

  从上述古代玉雕形制的演变轨迹,我们不难看出是镂雕工艺对古代玉雕的发展起着为虎添翼的作用。反之,从镂雕工艺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古代玉雕工艺家不断创新、创新、再创新的艺术追求,才有了古代玉雕从新石器时期一商周时期一战汉时期更精美、更新颖、更高超的飞跃。因此,我们有理由这么说,镂雕工艺是古代玉雕形制演变之父,是古代制玉工艺之魂。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