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连续五天下跌,24日收盘小幅上调,25日中间价升值34个基点,结束连续五日下行走势。
今年人民币扩大波动幅度是政策与市场双向作用的结果。1月到3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0.91%;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高达2.71%。4月份开始缓慢回调,直至12月份再次走低。
12月8日公布的11月外贸数据直接触发本轮人民币走低,当天,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大跌225个基点,此后,人民币即期汇率反复震荡在6.2附近,人民币中间价曾大幅上调,没能扭转市价下跌。12月18日美联储会议的加息暗示雪上加霜,市场对于中国的经济、贸易等数据,以及美国与中国的货币政策极其敏感。
这对于外汇市场交易者是重大考验,甚至同一个交易日波动急剧增加。12月24日在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跌至6.2325,再创新低,但收盘涨至6.2164,结束此前连续5天走低态势。
增加波动虽然有利于抑制杠杆交易等,但对于外贸市场人士非常不利,稳定现金流增加人民币与美元配置、锁定风险成为重要选项。
虽然单日波动加剧,整体来看,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由于美元越来越强势,今年人民币兑美元下跌,但兑日元上涨了约9.5%,兑欧元和英镑分别上涨8%和3%左右。人民币中间价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另外,中国还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货币信心不足,中国“火器库”里还有足够的武器进行反击。
人民币连续升值的可能性同样不大,继续升值对中国已经陷入比较困难境地的传统出口商不利。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中国已经悄悄地加入了亚洲的货币贬值大战,以防止货币过于强势使本国出口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中国经济正处于去产能、调结构的过程之中。高盛认为,鉴于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人民币走软的风险正在积聚。据彭博的一项调查预测,明年一季度,中国GDP可能从今年一季度的7.4%下降至7.3%。事实上,目前金融机构大多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把经济发展水位下调到7%左右而不是8%以上。经济发展新的态势,与贸易格局的变化,使人民币不可能大幅上升。
相对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人民币汇率也在逐渐脱离强势区间,进入来回震荡、较为疲软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