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小盘股“跷跷板”效应一直存在,主要是由行情启动背景、介入资金性质、大小盘股估值差距、政策导向和杠杆使用等因素共同决定。
首先,从背景上看,本轮行情启动是基于改革与转型预期,经济面依旧处于相对较冷的寻底过程中,并不同于以往经济繁荣那般情景。其次,本轮行情启动的核心逻辑是无风险利率下行、股权融资大潮驱动的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大量场外增量资金从各种渠道介入股市,而非困扰A股多年的存量资金博弈格局;这些资金体量之大足以撬动“大象”起舞,而不像以往缺钱时那般只敢“耍猴戏”。再次,在本轮行情启动之初,中小盘股估值已被炒作至较高位置,增量资金入市后自然更愿意抄底估值低、安全性高、潜力巨大的大盘蓝筹股,而非在高位接盘小盘股。第四,本轮行情演绎过程中,政策面大部分利好均指向低估值蓝筹板块,促使“大象”站在政策风口,顺势而为成为资金选择。此外,杠杆的大量使用,使增量资金更希望通过撬动权重股来影响各类衍生品价格,从而获取超额收益。
短期来看,“二类”股票依然站在风口。从行情演绎来看,政策主题性投资大幕尚未到落下之时;从机构反馈来看,新年伊始蓝筹股仍有望迎来进一步配置;随着经济逐步度过谷底,周期股盈利回升预期将逐步抬头,从而促使二类股票估值迎来新支撑。不过,A股市场的牛途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整体而言,强势格局未止,短期难言顶部。
展望未来,“跷跷板”效应形成的分化格局不会常态化。随着增量活水在市场中逐步满溢,大小盘股估值溢价将逐步缩小,增量资金的布局方式将逐步趋于理性并开始分化,由此逐步展开大浪淘沙行情。后市“二强八弱”的极端格局大概率逐步分化。“二类”股票中受到经济增速下滑拖累、不符合国家转型改革方向的板块料难以持续获得青睐。不管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自身业绩增速能够抵消股价增速的个股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成长”。暂时未能处在风口上的中小盘股,只要顺应改革转型趋势且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则不会持续遭遇资金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