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财政部、发改委发布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指导意见后,多个省份近日出台新规力推PPP。专家指出,明年地方融资需求将远超地方债发债规模,PPP有望成为满足地方融资需求的重要力量。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发债规模下发之前,明年一季度有望成为PPP项目获批高峰,轨道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将成为热门。
主打基建和公共服务
河北、江苏、湖南等省份近日发布《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其中,江苏省明确,省财政将统筹考虑项目成熟度、可示范性等因素,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有一定付费基础的项目进行试点,对省级PPP试点项目从开展宣传、搭建平台、引入投资方和国内外金融资金、融资支持增信、前期开发费用补贴等方面进行支持,并筛选合适项目报送财政部列入国家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国家PPP融资支持基金的扶持。
财政部近日公布的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其中新建项目8个,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22个。专家指出,明年一季度有望成为PPP项目获批高峰。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认为,基建投资是明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维持在20%左右的高水平。根据基建投资与政府融资需求的关系,预计明年地方政府总融资需求约2.7万亿元。综合考虑GDP增速和财政赤字等因素后,预计明年新发行地方债7327亿元,其中到期1714亿元,实际新增5613亿元。由此可推算出,明年PPP模式下融资规模约2.1万亿元。
莫尼塔分析,从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与收益情况看,最适合推进PPP项目的领域包括电力、环保、医疗服务、石化、煤炭、在线教育等行业,建筑、养老等行业的权益回报对投资人也很有吸引力。
需配套规则支持
曾参与相关政策设计的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粗略估计,2013年,全国PPP项目有7000-8000个,其中很多项目没有公开招标,有的项目存在随意违约现象,有的社会主体拿到项目后要求政府提供额外条件,有的社会主体降低建设标准,有的地方政府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补助。2015年将成为我国践行PPP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元年”。必须在规范性、竞争性、透明度上做好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投融资体制的改变。规范的PPP模式是针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的全新管理方式,规范的PPP项目要有一整套涉及权责论证、收益风险共担以及激励监管的制度设计体系。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表示,要真正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及公共服务对象的PPP“三赢局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公众、政府、社会资本特别是后两者之间形成利益的重新分配。从国内此前的实践来看,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后,政府的财政支付方式会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可能会触及相关方利益,需要冲破种种阻碍或实现某种妥协,最终要达到平衡状态并非易事。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出台的PPP相关政策只是框架性内容,实际运作时需要配套规则支持。一些民营资本愿意投资国外基建项目,不愿投国内项目,其原因是国内制度不完善、融资成本偏高。莫尼塔首席经济学家苏畅认为,明年一季度将是政策的密集发布期,例如,将加快理顺价格形成体系,从而推广使用者付费机制;将推进评级机构或债务担保机构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