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差价差持续扩大 股指期现套利机会凸显

2014年12月22日 10:51    来源: 期货日报    

  11月20日以来,央行超预期降息引发了市场做多热情,增量资金大举涌入。证券、保险、地产、建筑、有色、煤炭、银行等蓝筹股票直接受益,由此引发A股演绎了近20个交易日的飙升行情。截至12月19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6.83%,此轮“疯牛”行情让市场惊叹。对应的,沪深300指数上涨33.34%。在资金争先恐后进场的带动下,股指期货期现基差和合约价差迅速拉大,为期现套利投资者提供了丰厚收益空间。

  期指基差波动剧烈 期现套利机会再现

  根据海外市场股指期货上市情况表现来看,股指期货上市初套利机会较多,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套利资金的进入,套利机会逐渐减少。对于沪深300指数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上市以来,上市之初当月合约基差从59.27点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剔除掉套利成本,我们测算套利基差在35点存在正向套利机会,而在基差贴水30点时存在反向套利机会。考虑到国内现阶段融券成本较高,我们主要套利正向的期现套利机会,也即是买入股票、ETF现货,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我们通过基差表现异常(即基差在无风险套利区间-30—35区间外)的几个时间段来分析期现套利收益情况。

  第一阶段:2010年4月16日—5月10日。股指期货上市之初,期现基差偏离无风险套利区间,当月合约基差在20—60点区间波动,下月合约基差则在40—125点区间波动。按照当月合约基差测算,我们计算得到在该时间段,共有9个交易日出现套利机会,日均收益点17.86点。

  第二阶段:2010年10月19日—11月5日。“两会”行情预期加上美联储推出QE2,市场做多情绪积极,沪深300该阶段上涨22.47%。期指当月合约日间基差从23.24点(10月18日)一度飙升至124.92点(10月25日),9个交易日后回归正常水平。按照当月合约基差测算,我们计算得到在该时间段,共有14个交易日出现套利机会,日均收益点36.46点,较上市之初收益点17.86点增加逾1倍。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4日—12月19日。沪港通启动,央行时隔两年降息,场外资金源源不断涌入A股,沪深300指数自11月20日以来呈现阶梯上涨行情,不断刷新近期新高,市场做多情绪积极。相应的,股指期货上演“逼空”行情,当月合约日内基差再现百余点,为投资者提供期现套利机会。考虑股指期货日渐成熟,在交割周到来之前投资者移仓换月较以往时间有所提前,我们在统计当月合约基差的情况下,适当地给予调换下月合约。按照当月合约基差测算,我们计算得到在该时间段,共有9个交易日出现套利机会,日均收益点53.74点,较2010年10月底出现的套利机会日均收益点36.46点高出17.28个点。

  期指合约基差回归时间长度分析

  11月20日以来,A股强势拉升,股指期货出现历史不多见的高升水。近期股指期货期现价差大幅波动,在市场盘中短期的振荡过程中,价差往往快速收敛。随着行情的大幅拉升,价差升水随之扩张。基于第一部分三个阶段出现的期现套利机会分析,我们对比当月、下月、下季和隔季基差回归收敛的时间长度(考虑到上市之初基差波动的特例,我们接下来只做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基差分析)。

  三、对比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基差表现及沪深300指数涨跌情况,我们粗略估计第三阶段未来的基差走势。

  1.第二阶段当月合约基差持续在有套利机会的时间段里共有14个交易日。参考第二阶段当月合约的套利机会天数,我们认为未来还有7天左右当月合约基差会在35点之上,也就是IF1501合约在12.18至12.31日期间仍存有期现套利机会。

  2.对比下月合约基差的走势,IF1502合约基差持续在60点之上的时间预计在2014.12.22—2015.1.16。

  3.对比下季合约基差,未来IF1503合约基差仍有可能继续拉大。参考IF1103合约当时的基差表现,未来IF1503基差最大可能扩至246.05,当中可能存在几个交易日正常回归。但在IF1501合约交割前,大概率可能持续在164点的基差。投资者可以逢低买入现货组合,抛空IF1503合约。

  4.对比第二阶段期指合约和沪深300指数回归收敛情况,我们初步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IF1412合约交割后至12月31日,期指合约IF1501、IF1502、IF1503三个合约上涨幅度有望继续领涨沪深300。明年1月至IF1501合约交割(1月16日),IF1501、IF1502、IF1503三个合约下跌幅度也将高于沪深300指数,由此两者基差收敛。

  5.对比第二阶段指数上涨幅度,未来沪深300指数在明年1月16日之前仍有上涨空间,上涨幅度在8%—10%左右,也就是沪深300在明年1月16日前可能涨至3800点。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