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狂欢和新年钟声越来越近,2014年也即将成为历史。这一年全球经济形势可谓高开低走——年初全球欢呼经济复苏,年终世界依然处于惶恐不安的后危机风险中。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世界迎来新平庸。
美国进入了复苏期,中国进入了新常态。尤其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来年中国经济走向定了调,也让世界安了心——虽然这个全球经济引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力不如以往,但新常态从定性到定量,也使中国结构调整的引擎动力从过度嘶吼转化为输出更为中性平稳的态势,具有“新韧性”。
内外市场在观照中国经济新常态时,经历了一段复杂、观望和纠结的心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许未让那些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机构和观察者统一共识,但中国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事实。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想了解中国,必定要跟得上中国的节奏和逻辑。
整个世界都在深挖细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希望在文本和逻辑中找到解读中国的密码。其实,过度纠缠修辞字眼,反而有身处庐山之惑,还不如细品一下习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峰会上对新常态简明扼要的概括。从速度而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结构而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从动力而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 “通稿”看,“创新”是提了16次的高频词。回首再看新常态,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经历2014年改革元年的结构调整,新常态战略已经相当清晰。基于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高度关注,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不厌其烦地用最通俗的修辞和逻辑,让全世界洞悉新常态的核心要义,目的是让全球舆论不至于误读。
国际社会观照中国经济,不要再用老眼光而要有新思维,不要有中国经济“不行了”的任性,而要对中国经济转型和抵御风险的韧性充满信心。
当几乎所有机构和舆论都将中国楼市泡沫和经济下行相联系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漠视楼市调控。这也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治决策过程,并未抓住要领。
作为全球化最深的受益者,中国深切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不仅是过度的期望,也包括偏颇的唱衰。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宏观经济抗压、修复、反省和更新能力,足以让世界惊愕。须知,中国是以非资本主义体系和独特的政治文明形态,伴随着危机的考验而行进在现代化转型路径上的。新常态,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须阶段,也为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现代化提供了支撑。
看全球其他市场。美国经济复苏,靠的是美元霸权,吃的是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老本。三轮量化宽松,在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危机阴霾的同时,也消耗了美国国际信用和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强势美元来袭,更让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失、货币贬值的现实风险。
从奥巴马政府的执政现实观之,即使美国实现了经济复苏,但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大大降低。民主党中期选举的败绩,凸显美国民意对奥巴马内政的不满。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叙利亚乱局,也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的失误。
日本和欧洲,还在后危机的泥淖中挣扎。日本和欧洲,拯救经济的办法不多,量化宽松印钞票,负债赤字救通缩,是为照搬美国量化宽松的东施效颦。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或许依然是全球经济最强之一,但其软硬实力在相对走弱,其榜样全球的范本效应也会大大降低。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水平,远未达到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说法,世界经济面临长期维持低增长的平庸时代的威胁。(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