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记者蒋柠潞) 昨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杂志、东方银行业高管研修院共同主办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发布会暨“新常态:寻找银行业发展新动力”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京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4)》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推出,邀请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副所长主持实施。报告从银行家视角反映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动向,今年是第六年发布。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提出这一调查项目,旨在了解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国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前景;反映中国银行家对市场发展和监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海内外金融界、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展现中国银行家的智慧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
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以全国各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高管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问卷返回数据的处理,从“面”上形成对银行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判断,并为整个调查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由项目组成员通过“点对点”访谈直接听取银行业高管的呼声。
本年度共收集了来自6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181份调查样本,完成了针对6个专题共计7位银行高管的访谈工作,包括银行组织架构调整、大型银行国际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及城商行上市后再起步等专题,历时近9个月完成。
此外,中国经济网记者还发现,报告共涵盖十二个部分,包括宏观环境、发展战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监管评价、银行家群体、发展前瞻和同行评议等方面,并针对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银行组织架构调整和银行业国际化等进行专题调查。
报告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关注宏观经济变化,适应利率市场化推进节奏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速趋向潜在增长水平、物价涨幅趋于适度、新增就业趋于稳定、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的“新常态”。七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中国GDP增长率将低于7.5%,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依赖于内需消费和技术创新。
2014年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银行家认为对中国未来3-5年的宏观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是金融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最受银行家关注的是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在诸多因素中,银行家普遍认为金融基础设施的缺失是制约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掣肘之处,要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当务之急是做好基准利率体系、利率传导机制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2014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这在本次银行家调查中也得以体现。在对未来一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上,超过3/4的银行家预期房地产市场价格和销量不再上升。总体来看,银行家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评价依然较高,有80.7%的银行家认为二季度实行的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调整内部组织架构,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
2014年,多家主要商业银行都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并将其作为促进银行转型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调查显示,52.9%的银行家表示其所在银行正在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工作,28.9%的银行家所在银行已完成组织架构改革,两者合计超过80%。组织架构改革最主要的方向是明确划分前中后台,最主要的目标是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而组织架构改革的难点主要在于新旧管理架构的衔接不畅和部门、层级之间的利益分配。超过八成的银行家对改革效果持肯定态度,但其中65.2%的银行家认为结果与预定目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组织架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朝夕之功。
2014年,面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金融全球化战略也在相应调整,在货币政策、外汇管理和国际金融等方面表达新诉求。未来相当长时间里,我国将处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民族金融崛起的关键期,需要国家金融决策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建设,实现国家经济金融全球化战略的利益最大化。近六成银行家认为应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战略,其主要出发点是跟随客户走出去,向国际市场学习并扩大盈利来源。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布局的主要方式首选自主新设机构,其次是与海外机构联营。未来2-3年,半数左右银行家仍将港澳台地区作为国际化布局的首选区域,逾八成银行家选择通过支付结算业务推动国际化发展。
三、调整业务发展结构,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
2014年,中国银行业延续了2013年的业务发展思路,多数调查结果与2013年相同。在银行信贷重点支持的行业中,农林牧渔业依然位列首位,房地产也仍是最受限制的行业。小微企业贷款连续三年居于公司金融发展重点首位,供应链融资受到广泛重视,半数银行家将其作为发展重点。个人金融业务中,个人消费贷款受到多数银行家的重视,财富管理则排在第二位,而私人银行业务的受重视程度略有下降。这表明进入2014年后,银行家对个人金融业务重点的看法发生了一定转变。
2014年,供应链金融受到了中国银行业的广泛重视。目前中国主要商业银行都已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专项服务方案或产品,供应链金融正成为商业银行客户和业务竞争的一块新领地,超过七成的银行家表示将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产品主要有融资类和结算类两种。在推进新业务发展的同时,银行家认为关注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重点所在。
四、加强同业业务监管,扩大银行资产管理业务
2014年,同业业务继续受到银行家的重视。票据贴现业务在公司金融发展重点中的排位从2013年的第11位大幅跃升至2014年的第4位,超过七成的银行家对同业业务的发展持积极态度。同业业务的发展重点仍然以传统的票据业务和同业拆借为主,但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创新形式的同业业务,比如“委托定向投资”、“收益互换类业务”等,也开始受到不少银行家的关注。同时,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机构连续发文对同业业务进行了规范和治理。
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各行发展的重点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之一。逾八成银行家认为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定位是推动业务转型与利润增长的重点。近七成的银行家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发展理财产品投资管理业务,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主要是境内拆放、回购、同业存放等货币市场和境内公司与企业债券等资产。
五、强化内部风险管理,从容应对市场变化挑战
从2014年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来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行趋势明显,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而且逾期率增速明显快于不良率,两者差距的扩大,揭示未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令人担忧。从行业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整和淘汰过剩产能带来的风险最受银行家关注,分别有73.7%和65.8%的银行家认为在2014年及未来三年“两高一资”和房地产行业最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情况。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角度来看,超八成银行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合规性教育、保持高压态势成为防范基层机构案件的主要措施。2014年,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水平总体评价较高,但较2013年仍有所下降。银行家认为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有效性不高以及三会一层的完善程度不足两个方面,最需要改善和解决的问题是强化商业银行战略规划和资本管理以及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六、客观评价监管体系,整体把脉银行家群体
2014年,银行家普遍认为监管指标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较高,对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也较强,但在监管的弹性和灵活性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就个别指标而言,银行家评价最高的是“资本充足率”,评价最低的是“存贷比”。经历过2013年的两次“钱荒”后,监管机构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银行家对这一办法中列示的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等指标认同度最高。多数银行家建议通过“完善市场流动性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来完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监管。《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进入第二年,监管层也出台了多项配套措施。对此,银行家普遍认为“可以多渠道缓解银行目前面临的资本压力”,同时可以较有效地“引导银行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实现轻资本经营转型”,显示出银行家对资本管理新途径、新措施的肯定。
对银行家群体能力素质的评分显示,中国银行家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协调能力,但国际视野不够宽阔和创新能力较弱。在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中国银行家对工作成就感、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三个方面最为满意。生活满意度方面,银行家对家庭婚姻、社会交往和幸福感评价较高。49.4%的银行家认为在中国“银行管理者正在逐渐向职业化方向转变,在部分银行已实现了职业化管理”。缺乏有效的银行家激励约束机制是银行家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阻碍,38.4%的银行家认为股权激励能够起到最为有效的激励作用。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银行家选择到其他银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七、民间资本获准进入银行业,受到了银行家的普遍关注。
银行家普遍认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着积极意义,49.4%的银行家认为这一举措有利于引导民间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相当一部分银行家也认为民营银行在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发展,缓解小微企业、三农等信贷薄弱领域融资难问题,以及激发银行业活力、降低金融体系风险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民营银行设立之后,银行家认为最可能受到冲击的银行类型是城市商业银行(74.9%),最可能受到冲击的银行业务是小微信贷(75.4%)。对于民营银行适合采取的经营方式,72.1%的银行家认为民营银行可在特定区域设立机构,通过深挖客户价值实现自身发展,67.3%的银行家认为可采取以吸收小额存款、发放小额贷款为主要业务的小存小贷模式。同时,银行家还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可能带来的风险发布了自己的看法。73.2%的银行家认为民营银行最大的风险在于公司治理不健全带来的关联交易和道德风险,69.6%的银行家认为民营银行实力和经验不足可能带来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民营银行的监管,84.6%的银行家认为监管机构可以对民营银行股东的行为形成最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但在具体的监管模式上,银行家的分歧较大。57.7%的银行家倾向于与现有银行统一监管,42.3%的银行家更为认同差别监管。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目前已经成为会员单位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品牌研究成果报告。未来,报告将对中国银行家进行更加深入的跟踪调查,让银行家借助这个平台反映其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监督管理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各界人士通过面向中国银行家的调查报告持续了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动向,共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