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美国样板Lending Club上市了,国内同行骄傲地挺起胸膛。但在很多人眼中,这个行业依然是个因“野蛮生长”而令人头疼的“坏孩子”。今年,P2P平台负面新闻不断,老板跑路、平台倒闭、高收益陷阱欺诈等问题频频爆出。
到底是前途无量的“模范生”,还是随时要闯祸的“坏孩子”?其实,当老师有这样的经验:不少淘气娃长大成熟也能成栋梁,重要的是,成长关键期,因势利导很重要。
首先得承认,P2P 这娃可以是个好苗子。Lending Club上市证明,P2P是很有前途的互联网金融形态之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也曾表示,P2P和众筹将是新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是,这孩子要能健康、茁壮成长,还是需要管教的。目前,中国的P2P行业尚未纳入监管。依靠着高于其他投资渠道的收益,可以吸引一批愿意投入部分闲散资金的新派人士“吃螃蟹”。但若要吸引更主流的财富人群、更大规模的资金量,没有纳入监管体系,定将成为P2P平台发展的软肋。
国内P2P企业羡慕美国同行的上市,却忽视了美国同行身处的监管环境。要知道,在美国做P2P,必须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而这样的监管体系也不是在美国的 P2P平台诞生之初就有的。最初,美国P2P市场与中国目前情况类似,没有专门监管机构、没有专门适用法规,直到有一天监管部门要求所有P2P平台登记注册,并被定性为在允许范围内销售“附有投资说明的借贷凭证”的机构。
或许,没有对适当监管的尊重和接纳,也不会有今时今日美国 P2P 的成熟乃至上市。Lending Club当年是首家主动申请并按监管部门安全标准开展业务的P2P。恰恰就是在注册获批后,这个平台得以将业务拓展到美国大部分州,一跃成为“行业一哥”。
在淘气孩子的成长成熟路上,有灵气固然重要,不过因势利导肯定少不了。传统“一管管死”的方式不适合,但放任不管肯定也不是负责任的做法。P2P行业呈爆发式发展,一方面是以创新拱破了过去的金融压抑;另一方面,缺乏监管也让这个行业一边长大一边发病。只有尽快根据这些平台的业务实质明确监管,把界线划清了,这个行业才会有不敢僭越的敬畏之心。比如,相关企业必须知道,该做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降低交易成本,运用大数据分析办法优化金融产品定价;不能做的是自建资金池募集资金,应通过第三方机构实现资金托管和清结算分离。否则“跑路”现象难以杜绝,公众也很难接受这个金融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