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机遇

2014年12月15日 17:32    来源: 企业观察报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的质变时代,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作为企业要顺应时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时代的企业。所谓时代企业,就是企业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要求,能够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不断地突破时代带来的挑战,不断去寻找时代的大趋势,能够抓住历史性的机遇,实现企业突破性的成长,即战略成长。

  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强劲 

  对中国经济形势,我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仍然非常强劲,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宽广,经济和政治体制深化改革还在带来改革红利。

  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能不能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看整个社会对财富的渴求与动力是不是衰竭了。

  中国老百姓一直在追求更富有、更有尊严的生活,而且还有机会致富,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为什么希腊等北欧国家会破产?虽然福利很好,老百姓很富足,贫富差距小,幸福指数高,但确实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老百姓对财富的渴求不强烈,国家的财富价值创造动力衰竭了,人人都在享受生活,国家破产了,靠举债度日,但老百姓还要享受悠闲的生活。

  就像我们说一个企业有没有发展前景,最关键的是看有没有活力。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悠闲自在、不思进取,只知道抱怨公司和老板,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浑然不知,没有价值创造的活力,那这个企业离死亡就不远了。所以,企业最重要的变革叫“持续激活”,只要大家持续有价值创造的冲动和动力,这个企业就死不了。

  国家、社会也是如此,虽然中国社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很多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让人头疼。但只要企业和社会还有价值创造的活力,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另一个关键要素是看有没有发展差距。有发展差距就有发展需求,有需求就有经济发展的源泉,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

  中国现在虽然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按照人均GDP来算,跟世界的差距还很大。就国内而言,城乡差距、中西部差距还很大,这些差距蕴含着巨大的国内需求。从这一点来讲,经济发展空间仍然是很大的。

  还有,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层次和水平的提升,中国人对于追求更有品质生活的愿望与我们现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品质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中国企业的产品能做到日本和德国企业那样精良,像美国企业那样具有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像欧洲企业那样安全、无污染,中国各个产业都出现像华为哪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把现在赖在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都消灭掉,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淘汱掉,这对中国的好企业将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下行的经济新常态下,有些人看到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日子不好过,甚至一些企业死掉了、老板跑路了,就觉得中国经济前途暗淡。其实要看死掉的都是些什么企业,跑路的是哪一类老板。如果死掉的是那些做假冒伪劣的企业,或者高能耗、高成本、没有技术没有品牌的企业,跑路的是那些天天想挣黑心钱、靠行贿搞定政府官员获取特殊资源的企业家,那就该让这类企业死,该驱赶着这一类老板跑路。

  所谓转型升级,本来就是一个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真正围绕客户价值、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还都活着,而且活得更好,如华为、联想、海尔、格力、腾讯、阿里巴巴等。好企业在新常态下只要坚定信念和追求,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变革与内在能力提升,就一定能抓住转型升级中新的机会,从而活得更好、更强大。

  改革红利为企业创造机会

  中国改革开放,一个重大意义就是运用全球资源运作及全球市场渗透,盘活了中国经济。

  中国现在在一些领域是有实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华为今年第一、第二季度手机市场销售额增长了97.8%,而三星今年跌了3.6%。另外,高铁也是一大亮点,虽然我们单个模块都不是原始创新,但我们把德国技术、法国技术、日本技术融合到一起,通过结构化创新整合成一个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与结构创新思维。这种结构性创新思维某种意义上也是原创,它恰恰适合互联网时代与全球化时代的思维。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巨大。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做企业必须研究国家政策方针和形势动态。当前国家进行的体制改革和深化反腐等,我认为能够给企业带来改革红利。

  首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红利。混合所有制经济持续推进,能解决国有企业内在矛盾。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建设和EVA 考核成效不显著,为什么?因为在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条件下,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不可能改变的,由党和政府任命董事会成员这个底线就突破不了。

  但现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情况就不一样。比如当国有资本只占20%至30%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董事长就只有推荐权,没有任命权了。这是一个本质上的改变,突破了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人才管理的体制制约,为国企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创造了条件。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来国有企业的资本就能实现多元化了。

  当然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渐进式改革的过程,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也不要干等着政策,应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参与改革,推进改革进程。

  其次,行政审批权的简化和放权,为精简政府机构创造了条件,也为未来中国市场环境的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再次,必须看到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的背后考量。现在上海自贸区在推进,福建自贸区也在推进,还有亚太自贸区,这些说明什么,说明了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正在推进。

  另外,深入反腐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对商业环境的优化,是能带来很多好处的。很多企业界人士反映,现在办事比过去少行了很多贿,少喝了很多酒。这是一个进步。反腐以及依法治国的理念会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

  创新与创业精神正在回归

  在互联网时代,新一轮创新与创业精神正在回归。有两个现象:一是调查显示,“90后”比“80后”、“70后”的创业意识更强。“70后”、“80后”的创业愿望大概不到1%,但“90后”的创业愿望是6%(美国是25%)。虽然跟美国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的“90后”自主创业愿望超过上两代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另一个现象是,现在大量“海归”不再仅仅把政府或央企作为就业的选择,而是选择回国自主创业。这两个现象显示出一个新趋势,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新一轮的企业家精神及创业意识。

  目前,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型产业与互联网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这里面都蕴含着新的机会。

  所以,不要仅仅看到宏观经济指标下行,还要看到经济结构正在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新型产业、互联网经济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经济;服务行业的发展势头仍然不错。不要看到一批企业死了就觉得悲观,你还要分析死掉的企业都是些什么企业,为什么死的。现在有很多新型企业还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好企业有几个共同点:第一是企业家都有追求、有理想;第二,他们所从事的产业是代表未来新型产业发展方向的;第三,这些企业都舍得在人才、技术上投入。

  总的来说,我对中国未来20年的繁荣是持乐观态度的,因为持续繁荣的动力还在,空间还很巨大,改革红利还有。(作者 彭剑锋 (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本文由本报记者尚艳玲根据彭剑锋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