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优先股“破冰” 中国股市求解供需失衡困局

2014年11月28日 21:10    来源: 新华网     潘清 桑彤

  新华网上海11月28日电(记者潘清 桑彤)28日上午,伴随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农行优1”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首支优先股的身份高调亮相。而“破冰”优先股,也成为中国股市求解供需失衡困局的一次探索。

  “农行优1”发行人为A股上市公司农业银行。根据此前发布的公告,农行发行优先股总量为800亿元,此次正式挂牌的是首次发行的400亿元优先股。其余部分将在24个月内完成发行。

  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方面具备“优先权”,兼具股票和债券特征的优先股,是被美国等成熟市场广泛采用的融资手段,也是风险投资基金、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股市也曾出现过优先股制度的雏形,但由于缺乏法律支持等原因而很快归于沉寂。

  2013年11月30日,国务院决定开展优先股试点。此后,中国证监会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和《优先股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为优先股登陆内地股市搭建制度架构。

  短短一年后,A股迎来了优先股的“破冰”。首支优先股“花落”农行,带动整个银行板块集体走强,当日录得逾7%的整体涨幅。16只银行股中,有7只以涨停或接近涨停的价位涨停。

  受此带动,沪深股指双双走高,并以逾7100亿元的总量创下史上最大单日成交纪录。

  投资者的热烈反应,源自于其对优先股效应的良好预期。在业界看来,优先股启动有望帮助A股探索更多渠道,化解其面临的巨大融资压力。

  证监会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申请首发的企业数量达到620家。过去几年中,因为无法忍受冗长的“排队”过程而放弃IPO计划,或转而选择海外市场的企业也并非少数。

  除了“堰塞湖”般的首发融资,庞大的再融资需求也成为对A股的严峻考验。近年来,上市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而进行的再融资,曾屡屡引发市场宽幅震荡。

  “探索优先股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压力,缓解市场对于扩容的恐惧,从而为破解供需失衡困局提供路径选择。”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分析说。

  有统计显示,自今年4月以来,已有15家上市公司公司相继公布优先股发行预案,拟筹资总额达到近3800亿元,优先股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上市公司还将优先股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的消息称,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在境外发行不超过3.5亿股优先股。此次发行将是中资银行首次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个币种在境外发行符合巴塞尔III标准的新型资本工具,募集总额达到约350亿元等值人民币资金。

  事实上,缓解融资压力并非内地股市试水优先股的唯一动机。由于可确保获得稳定股息收入,优先股被视为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28日挂牌的“农行优1”首个股息率调整期确定的股息率为6%。这一水平远高于2013年度A股市场2.54%的平均股息率,因此吸引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目光。

  业界预期,随着优先股试点的不断推进,社保基金、养老金、公积金等体量更为庞大、稳定收益要求更高的机构投资者有望借助这一通道进入内地股市,从而改变后者的“散户化”特征。

  对于规模排名已经跃居全球前列,却深受波动率畸高之苦的A股而言,供需得以平衡,投资者结构趋于改善,无疑有助其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健康。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