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11月21日在京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新常态、新机遇、新牛市”,会议围绕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战略转型、金融形态和企业选择、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新牛市的新特征等问题展开讨论。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慧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的题目和主持人说的稍微有点不一样,还是说一下新常态下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我想先讲一下在新常态下金融业经营环境所出现的新变化,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进入了新常态,实际上我认为中国正进入一个面临着巨大变革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是由国内外的因素综合性的因素所引起的。在这里面没有时间展开对于新时期的讨论,我只是想说一下当前新常态的态势对中国金融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的一些影响。
第一点影响,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就是经济增速放缓,GDP已经处于中高速,其实是一个中速的区间。历史上GDP曾经有过6%左右的增速,但是这种低速基本上都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所导致的,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程。我们从2012年3月份GDP跌破8%以后到现在为止2014年已经两年半的时间在8%以下运行,这就成为一种新常态。经济增速的减缓我认为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我们过去长期以来都是在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之下开展我们的金融业务,当速度减缓不仅原来习惯的客户群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我们的资产质量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第二个新变化,工业增速下降,驱动动力转换。工业增加值除了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有一个大幅度谷底,我们一直在15%以上运行,相当长的时间内在10%以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呈现一个减缓的态势。另外还有一个新的变化,民间投资比重上升,过去在很长时间里面主要依靠国有经济,依靠政府的投资来建设基础设施来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现在这种驱动力量正在发生质的转换。
第三,消费指数和资本形成的变化,总体来说资本形成对GDP的影响还是在逐渐下降,最终消费支出增加。产业结构开始转向服务业为主导,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达到46.1%,超出了第二产业。今年经济在明显放缓的基础上,第三产业继续上升到三季度的比重上升到48.8%,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工业为主体制造业率先发展的时代,开始进入服务业主导的新时代。这个对金融业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我们银行长期以来习惯于为制造业服务,包括我们的证券包括我们的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但是这个现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金融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四,货币政策基调由相对宽松,过去很长时间我们的货币政策基本是15%的增速,2000年进入新世纪多数时间我们的M2增速在15%以上,在金融危机期间更加惊人,曾经达到过接近40%超宽松的状态。这种相对宽松或者是为了适应中国以投资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实行相对宽松,因为要用信贷来支持投资的高速增长,或者金融危机时期要用信贷来刺激经济。从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宽松的,现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进入稳健的新常态。现在M2在10月份已经降到12.6%,最近连续几个月低于15%的增速在运行,这个态势也是非常清晰的。
第五,随着利率的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定价机制在逐步推进,对金融机构特别银行来说利差存在着缩小的趋势。上市银行从2012年到2013年定息差的变化情况,除了中国银行以外,上市银行利差都是在缩小,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可以看到从2010年利润的增幅从31.4%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0.67%,去年和今年利润增值大幅度的减少有核销不良资产因素在里面,和两三年前相比增幅在缩小。
第六,新的竞争者加入带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互联网金融以及现在地方上各种形态的类金融机构我称它为类金融机构,现在很多类金融机构都自称为是新金融,比如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资本管理公司等等现在有很多,还有商业保理公司,这些新进入者的加入,实际他们做的都是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无形之中增加了银行的竞争者。
第七,人口老龄化,对金融业也产生巨大的变化。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点,中国未富先老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我们在没有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之前就快速进入老龄化。家庭的小型化,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养老问题特别严峻。百人抚养的老年人口逐渐上升,按照老龄化的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超过1%,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7%,中国是60岁老年人口抚养比,一百人要抚养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从11.8上升到13.1,这个比例在上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抽样调查结果也是在上升的。2007年、2008年到2013年从8.56%上升到9.68%,这个速度也在上升。新的变化来看,对中国金融业既带来挑战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金融业发展新机遇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综合来看,我认为未来在下面这些领域中国的金融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块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现在的金融服务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再一个,消费金融。我前面讲到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过去主要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不同,我们未来要更多依靠投资和消费两轮马车来拉动经济,所以消费金融未来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刚才提到的服务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一定是大量增加的,我们现在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像北京市还有其它的地方政府一直在说我们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还有一点就是国际市场,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企业走出去,中国现在已经结束了在改革开放之初资金匮乏的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资金资本相对富裕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之下由于大量的行业大量的投资过度投资造成大量产能过剩,我们迫切需要企业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我们越来越多的行使自己大国应该行使的责任,最近一段时期大家不断可以看到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金砖银行等的国际金融机构,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里面中资的金融机构应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作为空间。
还有一个互联网,互联网迅速发展,光棍节的销售量再创新高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互联网的服务应该说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空间。从不同的金融机构分类情况来看,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是保险行业,保险业在这些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是农业保险,农业保险这些年从08年全国的农保补贴政策从试点到全国全面推开,规模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是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密度还是不够,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健康险、养老保险、护理保险,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由于老龄化社会而出现的一些特定的需求。另外信用险还有责任险,目前保险业的责任险占比很低,像财险公司我记得责任险的比重不超过10%,大概在5%,曾经只有3%,去年的情况不知道,曾经只有3%—5%,比重非常低。未来责任险大力发展。还有海外保险,海外保险跟着中资机构投资走出去,我们要紧跟提供它必要的金融服务。
我们都可以看到外资在过去的30多年里面我们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通常外资的企业进来之后背后都会跟着银行、保险公司提供服务,我们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反映金融服务不足,大量企业走出去,需要融资需要特定的金融服务的时候找不到金融机构,我们很多银行在国外的网点非常少,当然这不是银行主观的因素,主观可能想设保险,但是发达国家不让设。不管怎么说,走出去企业背后的金融支撑远远不够。
从证券业来看,未来的发展机遇第一个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国的信贷市场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资产证券化可以从场内场外两个角度进行,现在场内正在推进,但是速度不够快。场外大量的金融创新出来的类资产证券化不是标准的证券化,但是实际也是在做资产的流转,这些已经在做但是还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金融衍生品,包括股票期货期权、利率的期货期权、汇率的期货期权,目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是很大的短板,这个短板对于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对于扩展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都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风险的防范。我最近一直在主张中国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不能因为美国国外的西方国家金融衍生品带来的金融危机我们就因噎废食,这里面空间也是很大的。
还有企业的并购重组,我前面讲了中国面临着大的调整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一定有大量的并购重组的需求,这里面为证券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还有创新,创新带来对私募股权投资、PE、VC这个领域还会继续快速发展,另外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债券可能未来的比重还会比较快地上升,也对投资银行业、证券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业务的空间。
银行业,我个人认为银行业可能是未来几年面临挑战最大的行业,并不是说证券业保险业不面临挑战,但是银行业因为长期以来龙头老大,在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里面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又占据主导地位,应该说银行业过了好几十年舒服的日子,越是舒服未来面临的挑战越大。对于银行来说未来可以拓展的领域有以下这些,一个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另一个是消费信贷,第三个是跨国投资,走出去需要对投资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第四,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跨境支付业务,第五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信贷。总体来说机遇和挑战是并吞的,对金融业来说如果继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满足于过去长期以来所习惯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恐怕我们会看到一些金融机构被时代所淘汰。
面对这些机遇,我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需要做一些调整,需要做一些改变。这些调整和改变也是举几个方面,可能没有囊括全部。一个要改变传统的以工业以大企业为服务重点的做法,我前面讲到过去是靠工业和大企业来支撑的,银行普遍都喜欢抢优质企业,所谓优质企业通常是大企业,要把自己的经营重心往下沉。第二,改变传统的以抵押和担保作为风险防范主要工具的做法创新我们的信贷模式。第三,通过创新改变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向差异化竞争过渡。第四,改变长期由于垄断经营所形成的高大上的心态,放下身段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第五,改变以我为中心的做法,过去我们的银证保通常都是集中于自己的业务,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未来可能要改变这种自我中心的做法,增强一些跨机构和跨业的合作,比如银行和保险之间,银行和证券之间,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之间,银行和PE、VC之间的合作。另外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起资金的批发机制,通过大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向一些小型的信贷机构吸收存款能力很弱的信贷机构提供批发资金,由这些机构去做零售,这也是建立起大银行和小微信贷机构的合作机制。
时间关系就说这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