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滕泰:解除金融抑制 释放经济活力

2014年11月21日 13: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第十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11月21日在京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新常态、新机遇、新牛市”,会议围绕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战略转型、金融形态和企业选择、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新牛市的新特征等问题展开讨论。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做主题发言

  尊敬的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一年一度的证券日报年会,刚才主持人讲了我演讲的题目“解除金融抑制,释放经济活力”,先从去年和今年的经济形势预测谈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参加很多年底媒体的年会,我演讲只有一个题目,三大投资增速下滑,放大2014年经济下行压力。一年过去了,又到了这个时候,非常非常不幸的是我们说的三大投资增速下滑在2014年都变成了现实,总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下降到前十个月的16%,其中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跟总投资增速的下滑基本同步,从20%左右跌到16%,基本建设投资上半年下的很快,下半年随着中央主导的一些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棚户区改造等等,工程逐渐落实到位,基本建设投资全年维持2013年21%左右的水平,房地产投资从20%左右的水平下滑到同比增速12%的情况。商品房的投资增速下跌比我们看到的数据还要快,如果把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都剔掉的话,实际的商品房投资增速下半年将跌到个位数,明年这个态势会怎样?这是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经济形势。

  从总体的三大需求来看,出口依然对经济总体是负贡献,但是并不是造成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已经连续三年都是负增长,明年也差不到哪儿去,尤其美国经济2015年还比2014年形势好一点。消费也不是造成经济增速继续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居民消费心态和收入结构不变的形态下,消费往下走是稳步回落,不会出现非线性或者断崖式大幅度下挫。真正的风险依然来自于投资领域,在这儿我第一个判断或者担忧,2015年三大投资增速还会保持继续回落的态势,这是所有搞宏观或者投资研究的人关注的重点。

  首先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取决于简单来说是两个因素,一个是盈利预期,一个是成本。大部分制造业的盈利预期明显比今年更差,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还是融资成本到底会不会往下走?这个是主要原因。人工成本工资还会保持10%甚至略高一点的增速,原材料成本略有下跌,融资成本是焦点。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到底能不能下来?如果下不来,明年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速度更快,可能从16%下跌到15%以下。房价回调的预期已经形成,不管是回调得慢还是回调得快,没有人再看涨房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即便如此也不能扭转居民对于房价回调的预期。在房价回调预期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房地产商其实很惊的,房地产商天天讲房价涨三年五年,实际在投资方面已经变得谨慎了,明年房地产投资预测仍然会大幅下滑,有极大的可能性连续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中国的房地产增速同比2015年是个位数增长,不排除单个月份同比出现负增长的可能。这是对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判断。

  在出口不会提振,消费增速稳步回落的情况下,投资的下滑仍然是2015年制约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很多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对2015年的经济增速目前市场上是一片悲观预期,大家都不看好。在悲观预期当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丝丝亮点或者积极因素?还是解释这个题目解释新常态吗?下滑是合理的。顺便谈一下我对新常态的看法,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作为一个决策者提出新常态是没有错的,领导人必须有自己的判断,政界服从这个贯彻政策也是可以的,但是中国的学者学界有太多的权威主义思想,领导说什么就去解释什么,领导一说话经济下滑是合理的,就业也没问题等等很多理论就出来了,是不是面临经济下滑的时候我们都去解释不去发现积极因素不去推动政策来稳定经济下滑遏制经济下滑趋势?这里面有几个东西在明年悲观预期当中的丝丝亮点。第一,美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复苏态势,尽管其它跟着中国走的新兴金砖几国不行,欧洲很难有起色,美国经济仍然保持复苏的态势,而且预测和量化宽松政策会继续退出的时间没有市场想象当中那么快,加息也会延迟,因此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可能造成出口形势不会太乐观。

  其次,从今年5月份以来,5、6、7月份包括前天国务院把降低融资成本作为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连续召开五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来部署降低融资成本的各项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降低融资成本如此重视的情况下,如果明年实际融资成本能够有显著下滑的话,那么这个对于遏制投资下滑、刺激消费也是有好处的。

  更积极的因素可能是来自于股市,中国人对于股市的理解跟美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尤其是决策者,一般不担心股市跌,担心股市涨,一涨担心有了泡沫怎么办,这是多年学习计划经济学带给我们的理论留。谈到股市的时候脑子里面很多老一代的专家学者想到的是泡沫,现实经济的纸质复本,虚拟经济等等这样一些词,这些词都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灭亡发明出来的。现在搞市场经济不用这种传统的思想去分析股市,谈到明年股市,有人说经济这么差股市怎么会好?如果经济差股市好了,那是背离,脱实向虚,总之都不对。带着这种问题的人在我看来是非常幼稚的问题,应该去问问美国,在09年3月份到6月份短短三个月时间里面,美国道琼斯指数从6500点涨到9000点,当时是美国经济最差的时候,如果美国人像中国人的思维,经济差股市涨这不是脱实向虚,背离。过去三个月的股市上涨新增加出来的12万亿股权价值显著改善了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支撑他们扩张债务,当时格林斯潘写文章说过去三个月股市的上涨是造成经济意外复苏的主要原因。现在不是三个月了,现在五年过去了,美国股市从6500点涨到16000点,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的消费复苏了,投资复苏了,经济又好了。也许一开始12万亿美元或者更多几十万亿美元按计划经济学认为可能是虚的,那虚的又怎么样,如果是一个企业你的股权价值从十亿人民币变成二十亿跑到银行抵押不多贷五六亿,投资活跃了。如果老百姓帐户一百万美元变成两百万美元就消费了,消费活跃了,厂商的东西卖出去了,扩张投资就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卖出去,正向循环。美国经济过去五年来就是这么好的,美国没有发生经济结构改革,没有调结构,就是美国股市涨了,老百姓消费起来了,经济复苏了。经济和股市的关系就像海边老人和狗的关系,有时候老人在前有时候狗在前,必须老人迈左脚狗迈左脚,那是僵化。既不是机械对应的关系也不是一个本和末的关系,而是都可以先后。2015年中国人首次看到股市领先于经济复苏,这个复苏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基本面,而是来自于资金的流向变化。都知道发钞票多了,钱跑哪儿去了?前几年跑到房地产上去,过去两三年跑到影子银行里面去,明年还会买房子吗?明年还敢放高利贷吗?如果大量资金从房地产和影子银行回流到股市,这种股市上涨不是制造泡沫,根本动力不在于宏观经济增长,短期不但不会伤害中国经济还会刺激有利于经济的复苏。股市会带动消费也会带动投资,等股市复苏了,下一轮股市上涨的主要理由就来自于经济增长。房地产的风险收益已然变化,可预期收益减少,影子银行的风险收益也在变化,放小额贷的收益在降低,风险在增加,股市可预期下跌的风险减少了收益增加,风险收益三大资产市场的逆转会造成资金的流动变化,这个会推动2015年资本市场来一个确定性的牛市,这种牛市不但不会伤害中国经济,反而极大的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复苏。09年美国人说股市上涨是经济复苏的意外原因,2015年中国经济还有一点点亮点和好的预期的话,股市的上涨可能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意外促进经济增长稳增速,稳在7.4、7.5的主要原因。

  除了谈了悲观预期和乐观预期的核心因素,在于美国经济降低融资成本,在于股市的意外复苏,股市上涨会意外促进经济复苏之外,最后回到刚才的题目,怎么样解除金融抑制,怎么样释放经济活力。大家都知道中国钱最多,不但M2余额多,居民存款多,外汇储备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在全世界钱最多的国家制造了最贵的资金价格,是什么样的体制制造了这么贵的资金价格?为什么钱最多的国家闹钱荒,为什么钱最多的国家钱最贵?这个就是刚才我说的解除金融抑制的核心因素。金融的本质或者银行资本市场的本质是在储蓄部门,老百姓钱多的部门里面,和缺钱的部门企业这二者之间用最低的成本架起一座桥梁,这就是金融的意义。但是我们中国的金融部门和金融制度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企业之间挖掘了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一边钱多的一百万亿媒体天天骂多发钞票,一边钱少的闹钱荒。央行钱多,商业银行钱少,商业银行钱多,企业钱少,大企业钱多,小企业钱少,国有企业钱多,民营企业钱少,央企钱多,地方国资企业钱少,一半是海水另一半是火焰,这个状况怎么改变?美国钱最少负债大国,但是钱最便宜零利率,我们钱多我们是高利贷,为什么2014年三大投资增速下滑,没有一个投资增速下滑跟居高的融资成本,没有关系。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还是全球钱最多的国家钱最贵,中国的经济没有好,2015年好不了,2016年也好不了,那就不是新常态了,不能把经济恶化当做新常态。把降低融资成本作为重中之重,为什么中央开了六次会没有用?今天海通证券的姜超写了一篇,有一种降息政策叫做你一宣布利息就涨了,对我们货币政策一个非常大的挖苦讽刺。但是他讲的是事实,前天开的会昨天就涨了,这是怎么回事?在货币政策上我们到底走入一种什么样的误区?

  在2012年11月9号十八大召开的第二天我发表一篇文章“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上来第一段批评需求管理,过去若干年一脚刹车一脚油门,提出严厉的批评抨击,在批评的需求管理放水的政策以后,提出新供应主义经济学的主张,围绕土地与资源、制度与管理、人口和劳动、技术和创新等五大财富源泉,要从供给推动改革,不要老是管需求。具体政策建议方面在人口和劳动上面提出要放松计划生育,放松人口政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促进土地流转尽快土地确权,昨天发布了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呼吁减少垄断放松管制,从结构性减税过渡到大规模减税。很多媒体观察到这些政策跟14年、13年的政策吻合性以后,有人去报道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跟现今政策比较吻合,13年7月份出版了《民富论》跟四个月以后召开的三中全会里面的很多条款大致吻合,陆续提出从供给侧增加有效供给控制房价控制物价的思想,还提出围绕着要素的贡献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思想。所有这些都是需求管理的对立面,14年过去十个月来再没有发表过强调供给促改革的文章,过去一年我们天天推动供给侧,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应该注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不是对立的,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既注重供给管理也注重需求,该降息降准还得降,为什么不能降息降准?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发生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物价又没问题甚至通缩1%的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降准降息,只有中国不干。希望在两率不动的情况下盖了一个遮羞布,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工具降低利率成本,这个现实到底什么样的舆论环境使得决策者走入这样一个局面?

  报纸上铺天盖地说四万亿说前一届政府怎么怎么样,这个不能再骂了,不能贻误国家的决策,以前批评是正确的,现在不是了,时候变了,再批评需求政策不敢出手了,什么事情过犹不及。都知道央行发钞票发多了,简单的牌都不敢出了,谁不知道发了一百万亿的钞票,那又怎么样?一百万亿的钞票为什么钱荒钱贵?长江上游发大水,黄浦江江面一定涨吗?不是。两码事。基本的货币供求和货币需求的理论都没搞清楚就在简单把发了货币总量跟M2跟GDP一除就说发钞票多了。货币是怎么分配的?一百万亿的钞票里面长江水流的葛洲坝囤了多少水?下面的洞庭湖掐了多少水?鄱阳湖摊了多少水?到下面可能水没多还干涸。有时候上游水增加了,下游水不一定增加,有时候上游水减少了中游来一场大雨,下游也水位增加。货币供给有一个传导机制,一百万亿的钞票前几年房地产里面跑了十几万亿二十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央票冻结了28万亿,影子银行吸纳了十几万亿,股市从以前的不流通变成全流通从三五万亿到二十万亿都需要钱。真正跑到实体经济里面的钱50万亿左右,货币需求结构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货币的供给机制也在变。七几年哈耶克就讲过,货币就像人类的语言、法律和道德一样可以自发出现,不要以为信贷发的钞票是货币,QQ币、淘宝币都是货币,都可以交易。货币供给机制发生根本变化,货币需求也发生根本变化,该降准不敢降,央行的所有创新都是再贷款,不需要再创新,传统的工具都有,用就行了,迫于舆论压力,破与对前几年上任政府决策方面承受太多的批评,我们该做的事情不敢做。奇怪的舆论把降息降准跟改革对立起来,降息降准跟改革有什么关系?短期政策。我们既要重视供给管理,也要重视需求管理,长短结合才能使中国经济有一个稳定的增长。

  2015年中国经济能不能稳住?核心的核心就是敢不敢旗帜鲜明就是降息降准,中国经济要搞好明年至少降四次准,降两个点,降两次息,否则经济还得往下走。这是关于明年2015年经济有没有前景,关键取决于货币政策。

  刚才宋教授讲了很多软的东西,我今天没想讲这个事,上个月我出版了一本书《软财富》,短期政策在于需求管理要遏制不能需求再次下滑,长期十年二十年的改革靠的是供给推动释放财富源泉,30年—100年总书记说中国梦,你们见过全世界哪个国家有通过十年二十年的增长就实现了民族复兴的梦想?没有,英国四百年,美国几百年,日本多少年,没有一百年以上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有民族复兴,二三十年没有用。什么战略使我们能够实现一百年以上的经济发展?1905年康有为写过《物质救国论》,主要意思人家在搞硬财富搞工业的时候你在那儿搞种地是搞不过别人的,美国79%的财富结构或者行业产出都是软财富,我们把自己做成全球加工业中心是不是又要落后几百年?制造业很重要,但是要出口多少亿衬衫才能换回《钢铁侠4》,俩礼拜20亿美元,就是一部电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交换关系?所以经济转型新常态,什么叫战略转型?宋逢教授讲的没错,转向软产业软财富,包括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文化经济、金融经济、服务经济,这些不以消耗地球资源为前提,来自人的创意和服务,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供给需求来讲是无限的。像提倡新供给也不反对需求一样,提倡软财富也不能反对硬财富,硬财富的制造当中加上更多的软价值,比如这件衬衫价值两千,物质成本只100,剩下的1900都是软财富。如何在即将到来的软财富时代正确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那是民族长期的前提。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