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案呼之欲出之际,11月18日,记者从卫计委获悉了该部委针对京津冀发展规划的最新政策建言。
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透露,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流动人口司此前已经组织业内专家展开了调研探索,并已将政策建言提交给了相关部门。
在调研过程中,流动人口司获悉2000~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呈现增长趋势,且稳定存在着4个人口高度密集区、人口密度由中心城区向周围递减。从经济发展上来看,京津冀都市圈轴线发展特征突出。
至于下一步的政策建议,卫计委的建议包括,应以非核心功能及相关产业转移带动北京、天津人口疏散,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同时应尽快实施水资源替代战略,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人口集聚效应明显
根据卫计委的调研,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分布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新特征。
记者当天从卫计委流动人口司最新编撰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中获悉,2000-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以人口流入为主,主要集聚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地级市的市辖区。在这两年中,京津冀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北京和天津自然增长率不足4%,河北自然增长率不足7%,人口增长以迁移流入为主,估计流入人口近1000万人。
从地域上看,人口流入地区主要集聚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地级市的市辖区,人口集聚度大幅提高;人口流出地区主要分布在承德、张家口以及保定的山地丘陵区,估计流出人口60万人。
京津冀都市圈内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效应明显。
在此基础上,京津冀都市圈的资源环境基础发展,正在呈现出水资源量下降突出的特征。而水资源短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而且,大气与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水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
转移非核心产业
卫计委人口流动司司长王谦对记者独家表示,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规划层面,人口流动司已经组织了相关专家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研究。“这些报告已经提供给了有关部门,但是还得看最终的采纳情况。”
他说,提交的报告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卫生计生服务、国家整个人口迁移、流动等的相关建议,“我们希望报告能够为决策多提供一些依据。”
卫计委人士说,从合作的角度来说,京津冀医疗卫生的协同发展亦是工作的重点,即“中央有政策、地方有需求、群众有期盼、合作上有基础”。最新的情况是,京津冀三地都在积极地开展相关工作,力争达到功能疏解和能力提升协同发展。
卫计委表示,经过研究,发现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分布已然形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为中心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地,但是,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网络尚未形成,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水资源匮乏和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距区域一体化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由此,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卫计委方面的政策建议是,应以非核心功能及相关产业转移带动北京、天津人口疏散,适度加大周边城市的人口吸收能力,引导人口合理布局。由于京津冀产业格局所决定,未来时期京津冀仍然主要呈现 “向心型”人口流动,只是核心在不断扩大,由原来以北京市为主,逐步转变以沿海高速增长区域和次高速增长区域为主,其他各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为辅的增长格局。
落点至具体城市来看,应该进一步发挥河北省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适度分散京津两地的人口集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