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9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同时鸣锣开市,标志着历经7个多月紧张筹备之后,沪港通正式开闸。
借助与海外市场对接,倒逼稚嫩、封闭的A股向成熟市场靠拢。刚刚起跑的沪港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改革的“破题之举”。
首日额度用罄 国际投资者对A股兴趣浓厚
沪港市场的直接联通,引发两地投资者关注。沪股通、港股通首单分别“花落”伊利股份和长江实业,截至14时,沪港通首日额度已告用罄,显示国际投资者对内地股市兴趣浓厚。
为沪港通击响“发令枪”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在中国内地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情况下,沪港通“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
“沪港通丰富了交易品种,优化了市场结构,为境内外投资者投资A股和港股提供了便利和机会,有利于投资者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的共同繁荣发展。”肖钢说,这也有利于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实力,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而在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看来,沪港通顺利开通凭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沪港通是国家开放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升级版’。”桂敏杰说。
根据沪港通试点方案,初期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每日额度130亿元;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每日额度105亿元。业界普遍预期,伴随两地投资者对对方市场的熟悉程度加深,未来沪港通“撬动”的资金规模或达万亿元量级。
“沪港通将带来一次‘世界最大规模的资产重新平衡’。”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预计,沪港通启动后,内地银行资产将大规模向资本市场转移,从而使A股市场体量在未来5至10年获得巨大增长。
A股走出封闭 成为多元的国际化市场
根据全球证券交易所联会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香港和上海股市分别以3.09万亿美元和2.41万亿美元的总市值,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位列第六和第七。然而,排名如此接近的两地市场,在估值体系、制度环境、投资者结构、投资文化和国际化水平方面差距明显。
国际证券服务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在44个参与调查的股票市场中,仅有两个不允许T+0回转交易,中国内地股市是其中之一。此外,A股还采用了涨幅停板制度,试图通过限制股价降低市场波动。
统计显示,A股2013年总成交金额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不足20%,与同期港交所80%的水平相去甚远。
囿于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等因素,A股有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相当薄弱的对外开放制度性基础设施,令中国内地难以为跨境投资提供足够的便利性。作为虚拟经济重要载体的股市,开放程度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
“虽然内地股市规模在全球已经排名前列,但依然是一个‘本土化’色彩浓厚的市场。”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说,提升开放水平,成为多元的国际化市场,为中国这个开放的经济体服务,成为沪港通机制设计的初衷和预期目标。
制度设计独特 铺开双向开放“画卷”
两年前,中共十八大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此后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沪港通,以其独特的制度设计铺开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画卷’。”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说。
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看来,沪港通启动带来的资本双向流动,有助于降低A股市场估值体系的不合理性。投资理念的对接、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以及港股做空机制的影响,也有助于一定程度遏制“炒新”“炒小”“炒差”等投机行为,促进A股市场趋向理性。
事实上,除了为A股引入来自国际市场的资金和投资理念,沪港通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外开放促进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倒逼A股实现迈向成熟市场的目标。
业界专家表示,沪港市场联通使得境内外投资者得以同时参与两个过去完全独立发展的市场,其诉求必将促使两个市场在监管制度、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两地市场联通后,差异对比有助于加快内地市场的改革创新,加速ETF期权等创新产品的推出。”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刚说。
A股核心交易制度改革也被认为有望在沪港通启动后加速推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内地股票市场基础和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已经具备恢复T+0的条件。
上交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表示,未来沪港通所产生的互动和连锁效应,不仅表现在估值,更将深刻地体现在内地资本市场制度、理念、交易机制、产品线和监管等诸多领域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
从诞生之日起,沪港通已开始尝试破解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改革这一命题。这一举世瞩目的创举能否最终交出令人兴奋的答案,各方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