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沪港通开闸,这一天对于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资本市场来说,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作为两地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更是摩拳擦掌。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已有多家基金公司正在筹备推出沪港通相关产品,以抢食沪港通利好。
“其实,沪港通消息出来以后,我们产品部就开始谋划相关产品,这一段时间更是加班加点,所以准备得比较充分,争取尽早推出产品,这一波行情谁都不想错过。”广东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热情高涨发产品
沪港通的开闸带来了市场新机会,各基金公司积极抢发新产品,其中老牌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和华夏基金先声夺人。
据证监会官网最新披露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证监会分别于9月28日、10月10日接收到南方沪港通恒生ETF和华夏沪港通恒生ETF的申请材料,并分别于10月9日、10月16日受理了这两只基金。两只基金以恒生指数作为投资标的,将有望成为业内首批实现回转交易(T+0)的权益类基金产品。
对于投资者来说,沪港通ETF基金也打破了港股通50万元投资门槛,散户只需要少部分资金便可在二级市场参与投资。
“从产品层面看,沪港通业务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境外产品的渠道,将以往QDII的窄车道拓宽为多产品的宽车道。其次从业务一体化角度考虑,沪港通业务将被正式运用到以后基金的产品设计中,加深实现A+H的一体化。”南方基金总裁杨小松说。
“我们已准备好沪港通相关产品,下一步获得托管行认可后,将会上报监管部门审批。”前海开源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
沪港通的开通也被多数市场人士看作对A股市场的利好,尤其是对大盘蓝筹而言。为此,一些基金公司也在抢发大盘蓝筹类基金产品。“其实,我们也在准备推出侧重大盘蓝筹的主动型基金产品。”上述负责人称。
“我们本周五募集结束的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基金成份股都为优质大盘蓝筹,也将受益于沪港通的实施。”华润元大基金一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我们也将适时推出其他相关产品。”
“自2014年4月10日沪港股票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正式获批以来,我们就积极研究沪港通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新机会。由公司产品开发部牵头筹备沪港通产品方案,其间在公司内部及与股东方景顺香港进行了多次沟通与论证。产品研发阶段也积极与公司主要合作银行渠道进行了沟通,力求该产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投资者需求。”景顺长城基金内部人士对本报说。
“目前我们也在研究沪港通给海外投资者带来的新投资机会,同时积极备战首批推出沪港通概念产品。”她说。
另外,也有多家基金公司正在谋划相关的专户产品。而随着这一波新产品的推出,各基金公司的市场抢夺战也随之白热化。
QDII、RQFII被边缘化
此前,中国内地开放资本项目的特殊通道仅有QFII和QDII。而“沪港通”的落地则进一步开放内地资本市场,省去了QFII和QDII业务中一系列的行政资格认定和审批,同时向境内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尽管此前上证所、证监会等均在多个场合表示,“沪港通”并不会对QFII等造成影响,但这并没有打消大家的忧虑。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沪港通”的推进,公募QDII和RQFII产品被边缘化已经在所难免。
上证所曾在沪港通网络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沪港通对QFII、QDII、RQFII等制度并没有冲突,也不会存在架空这些制度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沪港通与QFII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并不重叠;二是沪港通与QFII等制度是相互促进关系,而非简单的替代关系;三是以RQFII为代表的额度还没有完全利用。
但招商基金研究部负责人对本报表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43只股票型QDII基金的港股持仓比例为47%,香港市场是QDII产品主要的投资场所。“沪港通”与QDII基金完全是平行关系,不占用QDII额度,且参与方式灵活,虽有总额度和日额度限制,但均为买卖轧差之后的净额。
“预期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以满足国际化配置的需求。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沪港通’是QDII基金的替代品,QDII基金如不继续创新并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将会进一步边缘化。”招商基金方面称。
招商基金研究部负责人认为,同样,沪股通的出现可能会影响RQFII的后续规模扩充,RQFII主要吸引的是香港市场内的人民币资金。对于RQFII而言,“沪港通”更加“直通”且“廉价”(香港基金管理申购费用很高),将分流一批资金。
冷静保守看行情
相比发行新产品态度热情高涨,具体到沪港通开闸后的中长期表现,各家基金公司还是以保守为主。
“在沪港通宣布之后,我们就对境内外客户的参与意向进行跟踪式调研,结论并不统一。比如对境内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参与的意愿较高,而且很多已通过QDII渠道做了提前布局。境外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长期投资者,对沪港通普遍比较感兴趣,但是参与意愿上,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仍会选择先观望,待机制理顺和短期影响消除之后,可能才做中长期布局。”博时基金表示。
“与机构投资者的热情相比,两地的个人投资者可能都比较谨慎。一是两地的交易规则、佣金费率、流动性环境和投资标的均有较大差异,个人投资者对彼此股市均不熟悉,再加上有一定的参与门槛,所以从短期看,他们的参与意愿不高。”博时基金指出。
“投资者不应高估机制初期的影响,因为初期只是试点计划。”深圳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他认为,过去多年,中国最有潜力的投资者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到香港投资,沪港通对传统恒生指数大蓝筹股的推动力未必很大。相反,内地A股长期封闭,外资基本没有门路大举参与。QFII及RQFII额度也有限,而且只分配给外资大行、机构投资者。因此,沪港通开始后,国际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可能性更大。
有人认为,沪港通开闸后,横亘在A/H股之间的价差空间将会被填平。近日,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曲扬发表投研观点时指出,A/H股的折溢价空间可能会因沪港通有所收窄,但不会消失,套利机会仍将长期存在。
“A/H股的折溢价是由市场开放程度差异、无风险利率差异、风险偏好差异、预期回报差异、离岸在岸差异等因素综合形成,沪港通改变的只是其中部分因素。”他认为。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晓明认为,沪港通可能会带来部分结构性机会,如蓝筹龙头的估值体系国际化、高息率资产+国企改革概念的股票、稀缺性品种+行业景气度较好的股票等。
“当前从A/H股折价来看,A股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几家A股相对便宜的公司也是由于市值和本身的息率问题,比较正常,从行业估值差异的角度可以关注食品饮料等消费品行业和公用事业等。”他说。摄影记者/高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