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月份新增贷款和货币供应总体稳健——
M2增速放缓难以触发全面宽松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创新背景下,M2增速回落并不能直接与经济下行画等号。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货币信贷增速不会再处于高增长通道。同时,短期内全面宽松难以成行,但未来定向操作仍会延续
央行11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个和1.7个百分点;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M2增速的回落并不能直接与经济下行画等号,应该综合而客观地看待其短期波动。
M2一旦下降,很多人首先想到信贷收缩。但从10月的数据看,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供给较为稳定,并未出现大幅收缩的状况。
“货币政策坚持不全面放松、同业监管加强等,是形成广义货币增长放缓的短期因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M2增速的变化更多由货币派生渠道的变化导致。此外,银行资本增加、外汇占款相对减少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变化使货币供应呈现新的特点。“未来货币信贷增速可能会总体趋于下降。”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此前表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货币信贷增速不会再处于高增长通道。此外,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货币短期波动也会增加。但货币供应并不会大幅减少,盛松成预计,未来货币供应量仍会稳定在全年13%左右的目标区间。
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市场对于是否需要降准降息的讨论也十分热烈。有观点认为,有必要通过降准降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舒缓经济增速放缓对企业和民生造成的压力。连平认为,除了信贷与资本市场融资,其他的融资活动持续低迷应引起关注,为实现稳增长的目标,这部分融资在监管规范的前提下也需要保持合理增长。
当前,货币政策除了支持稳增长,还肩负着调结构的重任。央行近期创设的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发挥着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将信贷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实际上,当前各项宏观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货币政策和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市场利率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银行间市场利率也在继续下降。
虽然短期内全面宽松难以成行,但实体经济仍需货币政策进一步支持。“10月份物价低位运行为央行定向宽松留出了空间。”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未来可能采取的操作包括继续推行PSL、MLF等定向工具、下调PSL、MLF利率等,也有推出更长期限流动性宽松工具的可能。(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