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具有今年以来业绩数据的2553只基金中,2214只基金今年均取得了正收益,占比高达86%。私募基金在积累正收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基金分红的客观条件,2013年、2014年私募分红次数为历年最多,分别分红188次、221次。
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将私募分红现象归为“好”或者“坏”,分红只是判断这只基金近期运作效果的一个指标。私募分红可以分为拆分、现金分红、红利再投资三种形式,但不管何种形式的分红,对投资者而言其总资产的价值并未改变,只是以基金份额增多或者现金增多的形式表现,区别在于分红之后,股市的走势会给选择不同分红方式的投资者带来不同的收益。
比如,在市场前期涨幅较高的阶段,私募基金已经取得较为不错的正收益,私募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分红,将前期已经累积的一些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以规避后市可能带来的市场回调风险。否则,如果分红时点没能踏准市场节奏,很可能造成分红后市场大涨,错过了行情。
事实上,由于盈利机制的不同,私募对分红的诉求也和公募基金大不相同。公募基金靠管理费吃饭,收入直接和规模挂钩,更愿意红利再投资。而私募的收入主要来自业绩提成,在既有策略和既有投研人员的支撑下,规模是业绩的天敌,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投研及策略准备,规模猛增的后果可能就是业绩的持续下滑。所以对于私募而言,可以通过现金分红来控制基金的规模。
虽然业绩是分红的前提条件,但近年来也有不少私募基金出现强制分红的情况,比如中国龙系列的十几只基金都有定期分红的惯例。事实上,不论是私募主动分红,还是合同约定的强制分红,对于业绩均有一定的要求,只有确保产品的收益,才有用来分红的蛋糕。不过,从分红的历史来看,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有分红记录,但仍无法避免终止的产品。所以,本质上无法从一次的分红来判断基金业绩的可持续性,投资者不能仅仅通过分红来判断基金的好坏,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还是要结合历史业绩、管理人管理水平及其投资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