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沪港通打开“资金阀” A股有望再迎源头活水

2014年11月11日 07:0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几经波折,“沪港通”终于落地。昨日A股中的大盘蓝筹股应声而起,相对稀缺的消费品种亦受到资金热捧。小盘成长股则普遍遇冷,逆市下跌。

  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来看,“沪港通”开通打开了资金“阀门”,将为A股再次迎来源头活水,有助蓝筹行情进一步演绎,股指有望继续向上拓展。考虑到“沪港通”开通后,资金将双向流动,A股市场不可避免遭遇资金流出,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将直面资金分流压力。中长期看,“沪港通”助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有利于树立A股价值投资理念和大盘蓝筹股的估值纠偏机制。

  “资金阀”将助力A股上攻

  10月底,在蓝筹板块的主导下,沪深两市大盘迎来第三波逼空式上涨,成交额连续放大,沪综指一举冲上2400点关口,短期强势特征凸显。不过步入11月,股指未能更进一步,渐入高位震荡模式,成交额也出现回落。究其原因,蓝筹股市值普遍较大,虽然有利于资金快速进出,但短期大幅抬升所耗费的资金量较大,后续缺乏跟进的资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蓝筹股反弹空间。

  “沪港通”落地再次引燃投资者参与热情。沪深两市大盘昨日放量上攻,沪综指上涨2.30%,收报2473.67点,创两年半新高;深成指上涨2.13%,收报8410.22点,刷新一年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显著放大,达4352.74亿元,显示资金一改之前犹疑不决的心态,开始积极入场。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目前股指正处在套牢盘密集的区域,需要资金配合方能有效突破;另一方面,蓝筹股是本轮反弹主力军,此类品种想要再次启动需要成交额显著放大。“沪港通”落地,资金阀门将被打开,为A股带来源头活水,短期来看,有助于蓝筹行情进一步演绎,股指有望继续向上拓展空间。中长期来看,A股个人投资者交易量占比近81%,香港则以机构投资者占主导,交易占比61%,尤其是以成熟市场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沪港通”成行将有助于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直接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有助树立A股价值投资的理念和大盘蓝筹股的估值纠偏机制。

  传统蓝筹受提振

  从昨日市场格局来看,传统蓝筹股和消费股是资金热捧的对象,以建筑、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二线蓝筹板块涨幅居前,占据第一梯队位置,非银金融和银行为代表的一线蓝筹板块处于涨幅榜第二梯队,食品饮料、家电和汽车等消费类板块则居于第三梯队。由此可见,资金嗅觉相当敏锐,“沪港通”开通的消息一出,便迅速做出反应,追逐传统蓝筹板块和大消费板块。

  “沪港通”开启,海外投资者可借道“沪港通”进入A股市场,从QFII和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来看,他们更青睐传统的蓝筹股和稀缺的消费股,在“沪港通”开通后,此类品种的投资机会较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首先,相对于H股而言,A股传统行业的蓝筹股具备较显著估值优势,有望获得外资入驻。一方面,从两地上市的A+H股来看,A/H溢价指数仍较低,A股折价幅度较大的板块主要集中在金融、建筑等传统周期板块中;另一方面,对港开放的A股与H股比较而言,A股估值优势主要集中在银行、汽车、公用事业等行业。此外,受益于“沪港通”的开通,券商股经纪业务量有望显著提升,该板块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其次,从总体数量来看,对港开放的A股数量为568家,远大于H股的195家,覆盖了更多的中国内地上市公司,从上市公司分布上看,A股在零售、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等行业的数量显著超过H股,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资标的。对港股投资者而言,食品饮料、医药、家电等行业的标的稀缺性较明显,此类品种有望成为港股投资者积极配置的品种。

  小盘股直面资金分流压力

  与主板指数的火爆行情不同,以小盘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指数则遭遇资金冷落,继续弱势回调,昨日下跌0.51%。从个股表现看,创业板周一正常交易的354只股票中,有191只股票下跌,占比超过50%,其中29只股票跌幅超过3%,新莱应材和华谊嘉信的跌幅超过5%,在市场普涨的大环境中,小盘成长股显得格格不入。考虑到“沪港通”是A股与港股的双向开通,A股市场不可避免地遭遇资金流出,驻扎在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资金可能会出现松动,这也是小盘股昨日未能跟涨大盘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港股投资者而言,A股投资者更偏好具有成长性的新兴行业股票,就此次“沪港通”放开的恒生综合大型指数成分股、恒生中型指数成分股与A+H股票而言,A股投资者可能偏好于两种类型的港股,一是A股稀缺且受A股投资者喜好的板块,例如软件与服务板块,其在A股中流通市值占比仅为2.55%,在“港股通”的股票池中占比约为6%;二是A股估值相对偏高,港股估值偏低,但是受A股投资者偏好的板块,例如传媒、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与设备等板块。

  从A股市场格局来看,此类新兴产业股票往往扎堆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中,考虑到中小板目前的估值超过40倍,创业板的整体估值逼近70倍,与港股的新兴产业股相比,估值相对较高,小盘成长股面临的资金分流压力相对较大。不过从中长期来看,新兴成长板块代表着经济转型方向,未来仍是牛股聚集地,业绩优良、成长空间广阔的“真成长”仍是资金青睐的品种,短期出现调整反而是投资者积极布局的好时机。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