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海洋养殖遭遇极端天气而巨亏的上市公司獐子岛出了个比较离奇的公告,称收到了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批复,免收獐子岛深水底播受灾海域的海域使用金3500万元;并对此次已确认的灾害区域中2015年新转为常规的海域给予深水开发优惠政策 (即每年每亩10元)。由此,此次 “黑天鹅”事件再入舆论旋涡。
先让我们还原一下獐子岛巨亏的离奇经过:今年10月份,獐子岛发布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根据抽测结果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将产生重大损失,因此停牌;随后根据抽测结果,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公告,究竟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獐子岛巨亏究竟是人祸还是天灾尚未确定。11月4日,在獐子岛发布离奇巨亏公告以后,深交所向公司下发了 《关于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部分底播虾夷扇贝大额核销并计提跌价准备事项进行自查,并要求相关机构就上述事项出具核查意见。也就是说,截止目前,獐子岛的自查程序实际上还没走完。而且据媒体采访相关气象专家表示,即使遭遇冷水团的海洋区域,水温应该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很难说会影响虾夷扇贝的生长和存活,而且今年北黄海区域温度也并没有特别反常的变化。
第二,在獐子岛巨亏事件尚无定论的情况下,当地政府急匆匆地进行补贴,难免轻率不太严谨。獐子岛自己公告称,集团是全国渔业企业的旗舰,它的兴衰对于长海县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大连市、辽宁省渔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此公告的深层次含义就是,如果政府不救助,那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如果一遇到经营上的困难就找政府,这是比较荒唐的事情。当然,政府愿意买单,也很说明问题,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与市场经济无关。
第三,现在,市场质疑的已经不再是极端天气是否真实,而是质疑公司的实际亏损是不是真有那么多。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看,海底究竟播撒了多少钱的贝苗,究竟有多少贝苗应该被核定损失,这似乎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数目,它不像在陆地上那么一目了然。因此,上市公司作为利益方,不能它说损失多少就是多少,最后是全体股东买单。
以上这些情况错综复杂,尚无定论,几个亿的损失不是单方面说没了就没了,如果各方都如此轻率,将开一个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