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突飞猛进的电子支付,最近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在“双11”购物节前夕,支付宝公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11”主打国际化,全球包邮;有媒体报道,日前,多家进口电商网站及海外电商证实,它们正在与微信支付洽谈合作,其中包括国际电商平台eBay。
国际战场的跨境支付战火正在悄悄燃起。近年来海淘的崛起,给跨境支付这块巨大的蛋糕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跨境支付开闸
2013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决定在上海、北京、重庆、浙江、深圳等地开展试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目前共有22家支付机构获得此牌照,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货物贸易、留学教育、航空机票、酒店住宿及软件服务。这份指导意见让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触角伸到了海外。
2014年2月,央行上海分行下发《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为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政策依据。
美国支付公司PayPal的研究数据显示,今年跨境电商的交易额将达到1050亿美元,到2018年将达到3070亿美元。研究预测,今年在网上实现跨境购物的顾客为9370万人次,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升至1.3亿人次。
已有的中国海淘数据为上述预测提供了依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海外代购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20亿元,到2013年猛增至744亿元,预计2014年将达到千亿元。
国际市场的巨大蛋糕让国外的电商巨头打出“直邮中国”的招牌来招揽生意。在更广阔的竞争土壤中,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跃跃欲试。
跨境支付试水
王鹏是上海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主营的业务之一叫做“跨境通”。在跨境通网站上,每件商品都以人民币标价,平台按照T+1的实时汇率,将人民币转换成相应外币,根据各自的结算要求,直接付汇到商户的境外账户。
他认为,与零散的海淘相比,国内类似的正规支付平台的优势显而易见。第一,支付平台上的厂商来路比较正规,阿里巴巴在介绍“天猫国际”业务时,一直强调入驻的商家都是有品质保证的厂商。
第二,支付平台上的电商从企业品牌、规模、经营历史来讲都比较高端,质量有保证。一些代购网站或令人生疑的小规模的网站不能与之联网,为的就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在新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要求电商“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要求在跨境支付的平台上如何贯彻和落实,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电商作出明确规定。避免过去在海淘代购时消费者权益频频受损的情况。
“这需要非常严肃地与入驻的电商沟通,要把责任划分清楚、界定清楚,而且还要有考核机制。跨界电子商务中需要‘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监管部门要按照法律规范来管。”王鹏介绍,“这种管理现在都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如‘三流信息比对’即交易流、物流和支付流,要求这3种流必须能相互做校验,来自不同的源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规范一些灰色地带。”
目前,跨境通的业务量还未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数量的前提是质量,没有了质量这个规则就很不透明,容易出现一些侵权的事情发生,这样的模式就会走不远。我们在很大的压力下,还是坚持了这样的理念和要求,努力并没有白费。刚刚过去的9月,我们跟上海本土最大的电商1号店成功实现联网,目前正在跟亚马逊做技术和业务的沟通对接”。
小心跨境支付的陷阱
跨界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利用平台,连通国外的产品供应方和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把两个池子连接起来,消费者在网上看到的就是国际市场价格。另一方面,缩减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过去可能是无数个B(商家)才到C(消费者),现在的B2C减少了中间环节,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两者结合就会带给老百姓实惠。
但如果对跨境支付潜在的风险无知无觉,这种实惠就会变成诱人的陷阱。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电子商务专家阿吉特·库拉纳撰文指出,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和障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监管问题、付款方式与付款处理、物流与逆向物流(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所需的物流服务)等。
西南财经大学退休教授、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认为,电子支付中,监管问题最重要。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支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效的补充,但针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一定要进行逐步规范。对实际的交易流程进行监控并不容易,“监管只有从源头入手,通过制定规则,使企业形成合规意识,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除了外部的制约,电子支付平台自身的发展也存在桎梏。王鹏介绍,“目前团队在规模和质量上都需要提高。”王鹏曾就高校电子支付专业学生的培养与一些校领导探讨过,他的疑问是,国内有那么多电子支付公司,为什么大学里有电子商务专业却没有电子支付专业?电子支付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三者的结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大量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