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消费者追捧的服装潮牌“Esprit”,如今正在苦苦寻找转型的路径。
旗下拥有Esprit及edc两个品牌的香港上市公司思捷环球(00330,HK),刚刚发布了2015财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其营业额同比下降了16%。
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思捷环球的业绩长期萎靡,公司股价也已下跌了7年,期间不断增持股票的公司管理层也未能获利。其转型能否成功,成为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要知道,虽然市值已不足200亿港元,与鼎盛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思捷环球仍是恒生综合中型成分股,属于沪港通标的。
亚太区首季销售额下降22%/
上周五(10月31日)晚间,思捷环球发布了新财年 (2015财年)的第一份季报,截至2014年9月30日,一季度收入下滑16%至54.78亿港元,其中Esprit品牌收入同比下滑16.08%,edc下滑17.39%;去年同期实现增长的其他类(鞋具、童装等),今年也出现了15.57%的下滑。
回顾2014财年一季度,当时思捷环球收入下滑0.8%至65.52亿港元,Esprit女装、男装以及edc品牌销售下滑幅度分别为7.2%、17.0%以及7.4%。不过,包括鞋具、配饰、婴儿装、童装、运动系列等其他收入则实现了33.5%的增长。
从区域来看,2015财年一季度,公司各个地区的销售均出现了下滑,其中德国地区的销售额下降13.98%至25.96亿港元,欧洲其他地区下降17.16%至21.43亿港元。而亚太区下降最明显,由去年同期的9.09亿港元下滑22.33%至7.06亿港元。
不仅如此,思捷环球的总可控面积 (Esprit批发管理队伍可控制的销售点,包括批发客户的专营店、零售专柜及专营柜位)正在不断减少。2015财年一季度,思捷环球的零售净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3%,而批发业务的可控制面积下降14.5%。
对于亚太区来说,总可控制面积大幅下降了32.3%。
数据显示,一季度思捷环球在亚太区的专营店及零售专柜共有409个,较2013年10月1日下降了209个。联想到上年同期亚太区的可控制面积已经下降了17.9%,店铺数下降了200间,也就是说,短短两年时间,思捷环球在亚太区的可控制店铺数量整整下跌了一半。
新转型计划正在推进/
思捷环球的鼎盛时期似乎已经一去不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思捷环球的股价在2007年曾创下历史最高点133港元,是港股市场上唯一一家以品牌服装为主业的蓝筹股。但后来随着业绩不断下滑,公司股价一路下跌,目前仅在10港元上下(前复权)震荡。回顾1993年至2008年,思捷环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2%、45%;但2009年至2012年,思捷环球盈利能力连续4年下滑,其股价3年间跌幅超过90%。
到了2013财年,思捷环球更是被剔出蓝筹股,而其当年业绩也是史上最差:巨亏43.88亿港元。这是思捷环球1993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也是思捷环球最难看的一份财报。
为扭转业绩下滑趋势,思捷环球管理层宣布,正式放弃2011年开始推行的投资185亿港元的转型计划,同时推出2014~2016为期3年的新转型计划,今年是新计划推行的第一年,值得关注的是,思捷环球在2014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在今年10月发布的2014年年报中称,新的垂直综合业务模式已经在2014年7月正式启动,而批发伙伴对产品及新运作模式反应理想。公司称,公司已经执行了这一“高效产品引擎”,建立更快更具效益的产品开发及供应链流程,并称此为“Esprit成功扭亏为盈与重拾长远竞争力的关键”。
摩根大通减持股份/
公司业绩下滑,公司重要股东之一摩根大通不久前减持了公司股票。港交所数据显示,9月3日,摩根大通将公司好仓数量由1.79亿股减少到了1.72亿股,持有好仓比例也由9.20%下降至8.83%。
摩根大通发表报告称,思捷环球因同时展开数项大型计划,未来12个月的营业额将大幅波动,管理层称须尽快重夺流失的顾客。摩根大通表示,思捷环球在如何将垂直业务模式套用到批发商客户上仍面对挑战。此外公司零售业务自7月起实施新的业务模式,但管理层指,产品并未完全落实快时装的元素,部份产品由设计到付运分店所需的时间仍然需时6~8个月,长远而言,思捷管理层有意将其维持在5~6个月。
摩根大通预料,到2016财年,思捷环球的同店销售增长可达3%至4%,到2020年EBIT利润率可达6%,但鉴于上述忧虑,认为预测所面临的风险增加。重申对其“减持”评级,同时下调目标价,由11.3港元降至8.5港元。
不过,也有机构对思捷环球的前景抱有信心。如汇丰环球指出,思捷环球2014财年业绩好于预期,相信集团已完成削减成本的目标,本财年可更有效率地发展其垂直业务模式,目标价由16.4港元升至20港元,重申评级“增持”。
截至上周五收盘,思捷环球股价报9.71港元,当日跌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