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铁矿石商巨亏背后的经济学

2014年11月02日 09:57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最近3个月股价下跌了30%。10月30日,淡水河谷宣布今年第三季度净亏14.37亿美元。

  这家铁矿石巨头近年的新闻常和巨亏连在一起。今年初,一则新闻说淡水河谷出现有史以来最大单季亏损——去年四季度亏64.5亿美元。当然,去年四季度不是唯一巨亏的季度,之前的2012年四季度亏损26.5亿美元。不过,该公司2012年、2013年仍录得盈利。从财务报表来看,相当不错,比国内的钢铁行业的财报远要漂亮。第二大铁矿石巨头力拓则在2012年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说起这些铁矿石巨头,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2009年、2010年中国铁矿石谈判的情景,中国企业惨败,持续谈判的结果是几乎接受了对方所有的条件。记得2010年6月时,淡水河谷宣布将从7月份开始把铁矿石价格提高35%,而此前第二季度铁矿石价格已经上涨了90%。当时,起码我作为股市的观察者是震惊了,那时我国大中型钢企的销售利润率仅有3.6%,不用涨那么多,一次小涨价就足够把钢铁企业的利润全部吞没。

  后来,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了寒冬。前年、去年全行业亏损之类的词汇围绕着这个传统行业。全球铁矿石大部分被中国消费,按理全球价格取决于中国价格。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在65%左右,海外采购又主要被三大矿商把持。这种情形下,铁矿石的价格好不了,一路下降。在网站可以查到,10月31日,62%品位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为80美元/吨,算是6年多以来的最低价了。2011年2月的历史高点为191美元/吨,下跌了约六成。这个跌幅相当巨大。就是在这种景气度严重下滑的局面下,淡水河谷的铁矿石、煤炭和铜销售额创下纪录。

  价格持续下降没有令这些巨头减产囤货,相反,每一家都在全力扩产。这些国际巨头实力雄厚,矿石成本低,在目前矿石价格水平或者下方,他们的矿山扩张项目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不过,这并非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主要的原因。不管是淡水河谷,还是力拓、必和必拓这些矿业巨头,都在扩张产能。他们相信高成本厂商将被挤出国际铁矿石市场。事实上,今年也不断听到中国矿山关闭的消息。分析师已经预测,四大巨头将在全球海运铁矿石市场的份额增加至70%。今年必和必拓已将全年产量目标上调至2.17亿吨,并预计未来增至2.6亿-2.7亿吨。力拓在澳大利亚运营的铁矿石年产能已较预期计划早两个月提高至2.9亿吨,并预计2017年前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年产能达到3.6亿吨。巴西淡水河谷的年产出2018年后将从去年的3.06亿吨增至4.5亿吨。巨头的管理层是这样对外解释的:“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我们绝对不会对铁矿石产量进行任何的限制。一直以来,我们都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既然我们有这个生产能力,只要价格高于成本,我们就会最大化地利用这个生产能力,满负荷地来生产。”

  从经济学的角度,人们会预判到如果价格不发生逆转,铁矿石巨头近年将会不时出现亏损;为什么这些巨头还要这样干?一个大企业,布局市场,亏损的概念很重要,一个企业的成本是以机会成本计算的,亏损意味着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但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沉没成本。再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平均收益暂时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暂时的亏损不可怕。如果有机会在几年时间里一统江湖,以后的盈利还将更大,不但能远远覆盖暂时的季度性亏损,还能令今后的利润更加稳定和具有保障。

  从更长的时间轴来说,当铁矿石价格进入低谷时,产业链上很多中国企业也许要做的,是走出去进军产业链上游,而不是等着铁矿石将来见底回升时布局矿山。出海的路也许艰辛,但从成本的角度,现在代价只是几年前中国企业出海收购矿产的几分之一了。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