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黄博阳 万玉航)0.1%确实重要,但不值得纠结。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势头稳健,GDP增速已不再是考量中国经济运行的唯一指标。新常态下,不再纠结数据后面的那几个“0.1”已成为全方位、立体看待中国经济运行的新视角。
痛点
最新出炉的三季度GDP增长数据为7.3%,相较二季度的7.5%下降了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除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由于三季度以来的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
关于阵痛的痛点在哪,盛来运表示,其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与房地产降温,这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虽然9月份的房地产数据尚未发布,但从7、8两月大部分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同比下降的城市个数有所增加的态势来看,房地产市场虽然在平稳运行,但如数年前的高增长态势已难再现,对钢铁、煤炭、水泥等上游传统行业的总体需求也相应减弱。
今年以来像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持续下滑。以螺纹钢为例,近期甚至跌破每吨3000元,甚至有媒体计算称每斤钢材的价格已经与白菜无异。
但即使如此,上述部分传统行业依然陷入了“越过剩,越生产”的怪圈。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部分钢铁企业因固定成本需要分摊等原因,不得不在明知过剩的情况下继续生产,按照钢铁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我国钢材的年产能超过10亿吨,远远超过市场需求。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难度比以前大,持续的时间比以前长”,盛来运指出,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整个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这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
解惑
针对舆论最为关注的“GDP增速较二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一些人特别喜欢盯着中国GDP的小数点后几位揣测,这是不科学的。中国经济增速在7%-8%之间,不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的问题”。
从新常态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确实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财政部综合司经济预测处处长马栓友认为,尽管经济增长回落,但“柔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就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亮点,说明结构调整有成效,经济活力有增强”。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认为,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如今的“新常态”要适当降低GDP增速。
“结构调整比经济总量更重要”,厉以宁表示,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就留下了很多后遗症,现在不得不再把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如果中国错过了这轮结构调整就是最大的损失。
“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样取决于经济转型的进程”,在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看来,未来增长点应该在内需和创新两个方面。内需方面,中国应向消费倾斜,向农村发展倾斜,服务业增长大潜力;创新方面,从中上等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跨越,需要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亮点
在三季度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背景下,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3个月完成就业目标;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2%,成功“跑赢”了GDP和财政收入。
在这两项亮眼的数据背后,与之紧密相连的是我国经济结构的多项重要转变:
其一,产业结构的变化。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25亿元,同比增长7.9%。超过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也远远超过第一产业4.2%的增速。
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众所周知,多位接受媒体采访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简政放权措施,在政策层面上为大多从事服务业的小微、民营企业创造了空间。
其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随着15-59岁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比重与绝对量双双下降,劳动力资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供给的角度看,这种变化和转折带来的,一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即使在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情况下,外出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二是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就业还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
其三,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所占比提高。在看到全国居民收入跑赢GDP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居民收入增速还高于财政收入增速和企业利润增速,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在提高。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指出,效率和公平是初次分配的基本原则,因此当前我国初次分配的主要目标应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相对降低国家和企业的比例,而新的数据有力地传达出这一合理调整的信号。
微评:中国经济“健康”进行时
虚胖。这是在GDP高歌猛进时,舆论给其冠上的形容词,但在增速放缓,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今天,这一词却又鲜有所闻了,取而代之的是“阵痛”、“下行”、“硬着陆”等等。
说胖也好,说痛也罢,其实都是深印脑中的“GDP情结”在作祟。其实总是为了那点数字的波动而紧张,不如多去看看一个虚胖的人如何降血脂、降血压、练肌肉、去脂肪。
将心思放在如何合理健康地减,如何有条理地减,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虚胖的人将肥肉化成力量,必将需要一套长效的机制和规则,并将这套理念坚持下去。
有时候一句“你瘦了”,确实强过千万句“我爱你”。
点击进入三季度经济数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