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时分,层林尽染。
宏观基本面稍有寒意,但亮点亦闪烁其间。从刚刚公布的三季度数据来看,就业、能耗、装备制造、大众消费等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轨道,值得点赞。
藉此,延宕久远的思维定势也需拐上一个新的轨道,只唯增长的数据解读也需有个新的转变,动辄悲观的忧患心态更需有个新的改观。如此,方具备对应“新常态”的机能系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辩证看待发展速度的快与不快,经济运行的变与不变,发展过程的难与不难……
当然还需要辩证看待稳增长与促转型、调存量与引增量之间的关系,更需要辩证看待投资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关系等等。所以,在习惯GDP速度回调之时,地方政府要在快与不快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结合点;在利与不利之间找到转换点。
因此,对市场寄以预期的衡量指标,可能迥然于以往,譬如就业数据,未来可能和许多国家一样,成为判断经济健康与否的重要值。再譬如关于新业态的发展、能耗的完成等指标,在整个经济奏鸣曲之中,它们业已成为那个最跳跃的音符。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推出“秋季数据辩证观”专题报道,今日刊登专题中的“快与不快”、“增与不增”两组话题。明日还将刊出“高与不高”、“新与不新”两组话题,敬请关注。
三季度经济数据回落并不出人意料。昨天(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下滑至7.3%,较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但整体来看,前三季度GDP增速仍企稳于7.4%。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后,进入了“新常态”时期。新常态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成为了重中之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三季度经济下行主要是投资增长乏力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原因所致。四季度经济环境可能略好于三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企稳略升至7.4%左右,全年GDP增速仍可能维持在7.4%左右的合理区间。
内需低迷致经济下行
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在市场预期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均表现较乏力。
数据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固定资产投资屡创新低,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16.1%,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而9月份社会消费同比上涨11.6%,较上月继续回落0.3个百分点。
浦发银行报告称,9月单月固投增长仅为11.5%,拉动投资反弹的力量仅在中央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自主性投资依然低迷,反映内生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但基建托底力度有所减弱,9月基建投资增速依然呈现回落态势,同比增长为16%。
分项来看,只有铁路投资出现加速,1~9月的累计增速达25%,超过上月4.5个百分点,但在水利建设、道路交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出现放缓。
浦发银行报告表示,他们倾向于认为基建投资放缓受到平台融资受控的影响,这与近期表外融资下行趋势一致。从数据来看,地方项目的累计增速从8月的13.3%大幅下滑了1.9个百分点,至11.4%。
一位央企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地方政府对于大项目十分看重,频繁与央企接洽,但是央企也要综合考虑地方政府财力和经济发展前途。
虽然9月工业增加值反弹至8%,相比8月6.9%的断崖式下跌回升十分明显,但由于各行业需求强度影响不同,增速出现鲜明分化,拉动生产反弹的最大因素是外需。
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名义增长达到10.6%,这与分所有制企业中外资企业的反弹力度较高相一致。
从国内行业来看,偏上游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生产依然低迷,如钢铁、纺织、专业设备行业的工业生产增长处于低位;相对而言,中下游的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如计算机和通信、汽车制造、化工制造、金属制品行业的工业生产增长维持了10%以上增速。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释说,三季度增长速度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
他说,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房地产成重要拖累
从数据来看,房地产的低迷对经济的拖累作用十分明显。今年前9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68751亿元,同比增加12.5%,增幅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投资增幅目前已连续8个月持续回落。其中,1~9月住宅累计投资46725亿元,同比增加11.3%,增幅较上月下降1.1点。
连平直言,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是拖累投资增长的最大因素。
链家地产研究部分析师张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楼市整体持续调整的大环境下,“金九”成色远不及往年,加上房企融资环境尚未改善,资金压力依然较大,故投资意愿也持续降低。
前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并没有太大改观,同比下降8.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676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额为49227亿元,同比下降8.9%。
若从库存角度看,全国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37676万平方米,同比增幅为28.5%,较上月增加1.6个百分点,库存压力依然呈增大趋势。
这也直接削弱了开发商的拿地意愿:1~9月全国土地购置面积为240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较上月增加1.4个点,已连续7个月出现同比下滑。
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已经明显传导至其上下游企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佰恒表示,“玻璃行业的寒冬已经来临,而真正的苦日子可能还在后面”。
据了解,玻璃行业因地产投资放缓而订单量骤减,且工程订单因其交货及结算周期过长,垫付资金过大,一般中小型玻璃深加工企业根本承担不起。
经济增长“水分”减少
经济数据有忧也有喜,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物价指数CPI方面,1~9月份上涨2.1%,总体上是稳定的。
盛来运说,从这些指标来看,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在国际形势目前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连平也表示,“虽然需求整体下滑,但出口中的虚假贸易成分、消费中的腐败和浪费性消费以及投资中‘政绩工程’水分都得到进一步的挤出。”
关于四季度,交行判断,受美国经济持续回暖、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国内稳外贸措施发力的影响,出口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将保持在10%左右,全年出口增速在7%左右。
交行认为,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企稳略升至7.4%左右,全年GDP增长仍可能维持在7.4%左右的合理区间。
盛来运提到,房产政策有所松动,有些媒体评论是新一轮的救市。但是,他认为这是政策在向市场调节回归。
“以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多的是用一些行政的手段,现在放开限购也好、限贷也好,实际是减少行政的干预,更多的让市场发挥调节的作用,这是符合改革的方向的。”盛说。
张旭说,中央定向稳增长的态度愈发明确,当前流动性偏紧的局面将有所改善,在整体经济流动性松动的情况下,房地产相关融资成本也或将出现下降,这对于降低房企融资难度,缓解其资金压力都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多家机构分析人士均认为,中国经济不需要大规模刺激政策,因为这会使得已经渐出成效的结构调控和“去杠杆”进程受阻,并且经济增长需要给改革留出一定空间,但财政和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或会有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