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9月信贷反弹 货币政策仍有松动空间

2014年10月17日 07:19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10月16日),央行公布了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数据。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信贷增长8572亿,社会融资规模1.05万亿。另外,9月末,M2增速达到12.9%,较上月末微增0.1个百分点。

  当天,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目前,M2增速基本上仍在年初预期调控目标范围内。预计未来货币供应量仍会保持平稳增长,稳定在稳定在13%左右的目标区间。

  有专家认为,如果经济进一步下滑,四季度仍存在降息的可能性。

  存款不再“冲时点”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8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98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0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9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383亿元。

  “尽管社会各界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颇有微词,但统计数据说明实际信贷投放规模依然远超市场预期。预计全年信贷增量将成为信贷投放规模的历史第二高点,仅次于2009年的9.59万亿元,依靠信贷投放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表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27万亿元,同比少增2.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6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12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243亿元,同比少增7025亿元。

  9月11日,银监会、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已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盛松成透露,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仅为0.9%,基本不存在“冲时点”现象;而去年同期则高达2.4%,“冲时点”特征明显。

  因为存款偏离度管理加强,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增速的统计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盛松成表示,9月末M2增速是剔除基期“冲时点”因素影响后的可比口径数据。目前,M2增速基本上仍在年初预期调控目标范围内。预计未来货币供应量仍会保持平稳增长,稳定在13%左右的目标区间。他还强调,“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未来货币信贷增速可能总体会趋于下降,对此应客观看待。”

  表外融资继续收缩

  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12万亿元。2014年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5万亿元,比上月多945亿元,比去年同期少3598亿元。

  前三季度,表外融资三项持续收缩,委托贷款增加1.79万亿元,同比少增32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602亿元,同比少增1.23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188亿元,同比少增5173亿元。

  盛松成表示,金融机构的三项表外业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最高时超过30%,而目前低于20%。表外融资的收缩,表明年初以来加强表外业务监管的政策措施成效显现,这有利于缩短融资链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由于监管层祭出严厉举措,表外融资的明显收缩也令市场产生担忧,招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虽然监管层的意愿是提高表内融资占比,但大量表外融资的主体由于资质问题,难以获得表内融资,影子银行的快速收缩可能会恶化实体经济的债务问题。

  专家:仍有降息可能

  渣打银行经济师李炜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已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来看,经济还处于下行中,进一步推出刺激政策仍有必要。而要扭转经济下行态势,定向宽松等改革政策或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他认为,如果经济进一步下滑,四季度仍存在降息的可能性。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5.3%,进口同比增长7%,当月贸易顺差310亿美元。但有分析认为,今年三季度GDP增速将为年底最低。

  不过,决策层对动用利率工具仍十分谨慎。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认为,未来央行可能在数量方面推动融资成本下行,但对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举信号作用过大。

  刘东亮则认为,在连续实施多轮小规模的总量宽松而融资仍显疲软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或更加转向价格调控而非总量调控,预计将会有更多压低市场利率的举措出台,但最关键的仍在于降低贷款利率,考虑到四季度经济不大可能有明显反弹,降息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届时,或将会同步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

  盛宏清表示,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加强结构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