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京城购房者"占坑"等细则 首套打9折将成银行底线

2014年10月13日 17:00    来源: 法制晚报    

  多银行开始实施新政 利率最低打9折 二手房带看量增四成 签单量未大涨 等房贷细则出台——

  下订不签约 购房者“占坑”

  央行“认贷不认房”新政出台后,四大行及多家商业银行已先后表态实施。

  《法制晚报》记者上午走访多家中介了解到,目前京城部分区域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已经止跌,带看量明显增多,但是签单量并未见大幅增长。

  多家中介表示,很多购房者已经挑选好房源并支付了预订金,只待银行房贷新政细则落地后出手。

  市场变化

  首套打9折 将成银行“底线”

  国庆前夕,央行下发限贷松绑通知。截至今天上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以及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6家银行已经发文,明确落实房贷新政。

  不过记者上午走访发现,即使新政落地,购房者也不太可能获得7折优惠利率。

  据链家地产一名经纪人透露,其区域经理已经传达了公司最新政策:“说千万不要向客户承诺房贷7折利率,9折、8.5折还有可能。”

  “我们店里做过的单子,最低也就是9折,7折根本申请不到。国有大行说是最低能到8.5折,但也很少有人能批下来。”他说。

  据某中介金融部门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已明确发文的6家银行,均未明确首套房贷利率优惠。“目前最低能打9折,但9折也有很多附加条件。”该工作人员表示,银行对购房者的资质审核非常严格,“在名企工作、收入流水良好,还需购买理财产品或缴纳一定额度保证金,才有可能拿到9折优惠”。

  对于有机构认为年内首套房最低贷款利率将低至8.5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9折将成为首套房贷款利率底线,“目前银行吸储难度大,不仅7折利率不可能实现,9折以下折扣出现的可能性也很低”。

  京城银行

  最新房贷政策

  首套房与二套房认定标准

  首套房

  名下无房无贷的

  名下无房,有多次贷款记录并已结清的

  名下一套住房,相应的购房贷款已结清的

  二套房

  有且仅有1笔个人住房贷款尚未结清的

  部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

  银行     利率政策

  浦发银行  最低9.5折,白金客户9折

  北京银行  最低9.5折,有存款等附加条件

  邮储银行  最低9折,需要买理财、买保险等

  招商银行  根据预存金额不同,享9折或9.5折

  交通银行  最低9.5折,需要买理财、办卡等

  中信银行  最低9折,需要买保险、存保证金等

  农业银行  最低9.5折,需优质客户

  建设银行  基准利率

  工商银行  基准利率

  光大银行  基准利率

  资料来源:记者走访、中介提供

  注:具体利率以银行面签时的利率为准

  记者走访

  买家:先付预订金 签约要等“好消息”

  记者上午走访多家中介机构发现,目前中介带看量明显增多,客户成交意愿也有所增加,但签单量并未大涨。

  “现在大家都在等好消息出来。”潘家园附近某大型中介机构门店店长小牟告诉记者,所谓好消息即银行提高利率折扣甚至取消限贷等,“政策上一个细微的变化,买房的人都能少交几万甚至几十万”。

  小牟表示,从国庆节到现在,他手头已经有4单“靠谱买卖”,“其中一单已经签约,另外三单则交付了预订金。现在买家都倾向先下订、后签约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看中的房子涨价,另一方面可以等到新政落地后使用优惠条件贷款”。

  在记者走访的10余家中介机构中,有一半都出现了这种“先下订、后签约”的方式。多名中介经纪人表示,从国庆节至今虽然签单量少,但是日平均带看量增加了41.5%。

  “许多购房者在挑选好房源后,都支付了相应的预订金,就等银行进一步表态后再出手,所以签单量暂时未见涨。”一名经纪人说。

  卖家:只愿抹零头 议价空间“大缩水”

  上午,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在潘家园附近看了三套70平米左右的两居室,报价分别为250万、210万、261万。

  当记者询问议价空间时,业主均表示最多能便宜个三五万。其中总价261万元那套房的业主,只愿意抹去1万元零头。而9月份记者走访市场时,降价10万元“起步”的二手房比比皆是。

  从7月份开始,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量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状态,9月全月成交量超过9000套。

  伴随着成交量上涨,成交价格下降幅度也在逐渐缩小。8月份开始便有部分区域价格止跌,9月份整体市场价格趋稳。

  近期出台的房贷新政,更是让业主的让价意愿进一步降低,议价空间也进一步收窄。

  链家地产等中介机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地区库存房源的降价房源占比,已经由9月份的87.4%下降到75.2%,这也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这一指标首次下降到80%以下的水平。业内分析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业主抗价的情况将有所增加。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