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季利润同比大降六成 三星电子面临实质性业绩衰退

2014年10月08日 07:1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韩国电子巨头三星电子10月7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其当季营业利润约为4.1万亿韩元,比今年第二季度的7.19万亿韩元下降42.98%,比去年同期的10.16万亿韩元下降59.65%。

  这是三星电子单季营业利润继2011年第四季度的4.67万亿韩元后近三年来首次降至5万亿韩元以下。分析人士指出,三星电子营业利润今年第二季度跌破8万亿韩元,随后的第三季度更进一步减少3万亿韩元左右,这说明三星电子正面临实质性业绩衰退局面。

  业绩远逊于预期

  彭博社此前对36位全球电子产品分析师的调查显示,他们平均预计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将较第二季度下降12%至6.5万亿韩元。三星集团旗下的三星证券公司9月底将三星电子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预期从5.7万亿韩元大幅下调至4.7万亿韩元,下调幅度达到17.5%。最为悲观的现代证券公司也预计三星电子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将为4.2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最新财报还显示,其第三季度销售额为47万亿韩元,比今年第二季度的52.35万亿韩元下滑10.22%,比去年同期的59.08万亿韩元下降20.45%。这是三星电子销售额继2012年第二季度的47.6万亿韩元后时隔两年多再度降至50万亿韩元以下,并且低于金融信息提供商FnGuide估计的49.6052万亿韩元。

  三星电子称,其第三季度的业绩下行的原因主要在于IT、移动通信部门业绩骤降,以及随着移动通信产品市场需求减少,系统LSI(大规模集成电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产业收益锐减。

  韩联社的最新评论指出,IT、移动通信部门的营业利润曾占据三星电子总体营业利润的70%。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成长放缓、中国等地的平价手机企业开展市场攻势,以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苹果推出新产品,三星电子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和占有率出现了大幅下挫。

  前景难言乐观

  多家券商和研究机构同时指出,三星电子近期的前景仍不乐观。

  三星证券指出,三星电子的智能手机吸引力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手机厂商的高端智能手机表现抢眼,此外苹果两款新手机的预订量惊人的强劲,三星电子近期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大信证券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强调,目前来看三星电子本季度情况可能会更糟,其要面对更多对手的竞争,当前正是制造商发布新品的高峰期。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需要考虑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而实际上三星电子已经开始积极拓展其它业务,希望尽快摆脱当前颓势,特别是减轻对智能手机业务的依赖。

  联昌 银行 分析师认为,在成长更快的中低端市场,三星电子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大幅降价来追赶华为和联想等中国竞争对手的脚步。虽然如此做将有助于保住三星电子的市场份额,但也会挤压利润率,从而在短期内拖累公司获利回升的进程。

  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的评论指出,中国等地的手机厂商,正在蚕食三星电子和其他厂商的智能手机份额,而三星电子被蚕食的份额也最多。当前三星电子的股价和盈利水平双双下滑,目前的场景也曾经发生在当年的智能手机领先者HTC身上,在“好日子”结束后,HTC状况越来越糟糕。面对HTC等对手的前车之鉴,三星电子应该有所醒悟,在利润大幅暴跌变成现实之前,应该快速采取措施,尽快转型和创新。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