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将成为出游人数最多的黄金周:预计旅游市场将接待4.8亿人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地的区域旅游市场将迎来旺盛人流带来的“第一桶金”,旅游一体化有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旅游合作是各方行动最快的领域之一。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召开合作会议,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三地还达成共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要发挥旅游的串联作用,主动作为,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共塑区域旅游品牌。
京津冀地区完全有条件跻身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现代都市文明和世界级旅游品牌;天津近代历史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邮轮旅游能与北京优势互补;河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集散中心、经典线路和品牌形象,与京津合作能借势促进旅游业发展,也能增强京津吸引力。
在天津刚闭幕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旅游业协作互利性大于博弈性,在区域合作中具有天然优势”成为多位学者的共识。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认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不仅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可以成为撬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旅游部门上月联动开通了旅游直通车和火车专列。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与承德旅游局、秦皇岛市政府,天津旅游集散中心与秦皇岛山海关区分别就建立旅游直通车旅游线路签署合作协议,开通北京-承德、北京-北戴河、天津-山海关旅游直通车。贯穿京津冀的“大好河山号”“衡水湖号”“西柏坡号”“正定号”旅游专列开通,也拉近了三地的距离。
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步伐虽快,但与“江浙沪”等区域相比,市场化程度低、整合营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仍然突出。“感觉随团的话线路选择仍然不多,京津冀三地还是主打自己热门的几个景点。”资深“驴友”张军说,“对于外地游客,如果没有一些规划好的短途线路,肯定会选择只在一个目的地城市玩。”
事实上,京津冀三地政府多年来持续关注区域间旅游合作,并出台多项政策,然而,三地旅游合作一直是“共识很多,呼声很高,进展缓慢”的状态。三地旅游部门负责人承认,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存在的“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平衡”“旅游一线人才培养不到位”等问题尚待改进。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旅游方面的不均衡,旅游一体化首当其冲是要打破障碍。他认为,京津冀区域旅游的障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交通,二是京津冀三地在景区开发、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需要“找齐”。
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通过交通、市场等方面的一体化打破地区行政边界,实现共赢。据悉,京津冀三地政府已经对京津冀旅游营销联盟中的企业有所扶持,包括帮助旅行社在景区拿到更低价格的门票等。
中铁国旅河北旅游北京营销中心总经理肖飞表示,京津冀间“互发团”产品设计都是由旅行社自己操控,“单打独斗”很难有好效果。他认为,三地政府部门联合推介与营销,是真正催热京津冀旅游的“不二法宝”。
“随着交通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即将迈进‘同城’时代。只要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独赢”观念,确立区域旅游‘竞合’和‘共生’思维,就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竞争力,最终达到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目标。”白长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