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受全球追捧 倒逼A股市场改革

2014年09月22日 16:42    来源: 新华金融     高方圆综编

  编者按:北京时间9月19日21:30,阿里巴巴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以92.7美元/股的价格开盘。截当日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报93.89美元,涨幅达38.07%,阿里市值达到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赴美上市成功,会让越来越多的西方投资者认识并了解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前景,为中国创业者注入信心与希望。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等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值得国内资本市场反思。

阿里巴巴上演财富神话投资机构乐意“砸钱”

  218亿美元融资,美国史上最大IPO,首日大涨38.07%……阿里巴巴上市再次演绎一场财富创造的神话。

  随着“BABA”的名字正式出现在纽交所的大屏幕上,这场吸引全球目光的资本盛宴,再次将既有的财富格局打破。

  一个来自中国杭州的“草根”,以阿里巴巴集团7.8%的股权以及支付宝母公司的收益权,首次问鼎中国大陆首富的宝座;阿里巴巴的高管团队和握有股权的基层员工,也将在这场盛宴中身价倍增。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千亿级的公司已有3家,百亿量级的公司也已有10多家。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必定会逐步增强,贴上互联网标签的中国形象会慢慢变为世界范围内的强大竞争力。”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执行总裁张鹰表示,互联网有能力改变传统商业中,中国企业无力走向世界的局面。

  马云曾说过一句激励创业者的名言:“如果我能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无疑为中国无数创业者注入信心与希望。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里特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情况有着深入研究,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十年来,美国成了科技公司上市最受欢迎的国家,因为美国机构的投资者知道,像阿里这样的公司能够大幅增加他们的利润,所以很乐意花高价购买。

  至于阿里巴巴市值之所以高, 杰·里特说,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像美国的亚马逊和易趣一样,是一个新兴市场的主导者,很少的竞争使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杰·里特也表示,首日后,阿里的股价将出现小幅下滑。

  多位华尔街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不仅给美国投资者带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也让美国资本市场更多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公司的表现。

  卡欣告诉记者,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将会让更多美国投行、风投将目光投向中国,将给中国公司带来更多的融资和来美上市机会。

  全球热议阿里上市各方称赞感叹

  19日,大报《回声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列出标题《阿里巴巴在华尔街上市》,并在后页用一个整版进行报道,图文并茂地对阿里上市进行全景式扫描。《回升报》在社论中感叹,阿里这个“庞然大物”的年增长率能达到30%,旗下各网站的交易量总金额达2500亿美元,超过亚马逊和亿贝的总和。“谈到阿里,人们已很难跳过那些最高级的字眼儿……”

  德国《商报》在以《打开宝藏之门》为题的报道中说,阿里巴巴这次上市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黄金时间点:互联网贸易与中国市场都已相当繁荣,同时还远没有到达顶峰。德国巴德尔银行资本市场分析部主管罗伯特·哈尔沃告诉记者,阿里巴巴的上市成为全球证券市场密切关注的大事,说明中国企业已成为世界级的。这次上市会让越来越多的西方投资者认识并了解这家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前景。

  英国《卫报》21日报道说,阿里巴巴上市的过程像在“飞”,从发行价68美元一路升到近100美元的高点。路透社20日援引纽交所交易员奥托的话说:“这是我20年交易员生涯中最令人兴奋的一幕。阿里的股票还会涨上去,因为它与其他同业对手相比在经营上独具特色,赢利势头极好,这也从另一方面见证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

  美国《新闻日报》报道称,在中国电商巨头的纽交所首秀中,阿里高管们没有一个登台敲钟,而是把这一荣誉让给了广大阿里店铺的经营者们,其中居然还有一位美国人。这实在是一招好棋,它能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盟阿里行列。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全世界的企业都会考虑与阿里巴巴合作,互利共赢。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中国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先是国营企业实施国际化,阿里巴巴的上市标志着民营企业也进入在国际市场发挥“存在感”的时代。

  韩国《东亚日报》称,继“G2”之后,世界迎来中美两强的“网络2”时代。阿里巴巴在纽约成功上市,表明全球IT产业正形成中美两强相争态势,美国的谷歌、脸谱、亚马逊等企业正在与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正式拉开竞争序幕。“到明年,阿里巴巴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沃尔玛,成为世界最大的销售平台”。

  或对A股市场形成倒逼 加速创业板改革

  “大批中国创新型企业境外上市是严重的教训,今后不应该重蹈覆辙。”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此前曾指出,阿里巴巴等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值得反思。为更好服务创新型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核心是要完善创业板市场的规则体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一些新的变革也在悄然进行。今年5月16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特别指出放宽创业板IPO财务准入指标,取消持续增长要求,并研究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

  专家认为,应坚持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突出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财富效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护航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资本市场应当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各种类型的企业都要有相应的融资渠道,满足企业生命周期当中持续的融资需求。”林采宜说。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近日表示,证监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对于尚未盈利的互联网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在创业板发行上市的问题,目前正在抓紧研究中,力争尽快推出。

  中投顾问咨询顾问崔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赴海外上市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互联网和科技领域,均属于战略性新兴行业,并且也是相关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这类企业的风险较大,多数在发展初期难以盈利,但是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这类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是海外上市门槛相对较低,海外资本市场能够允许尚未盈利但是潜力巨大的企业进入,同时海外资本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有利于这类企业的发展。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认为,作为中国新兴互联网业态的代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受到热捧并不意外。不过,阿里巴巴完成IPO带给国内资本市场的反思意义远大于企业上市本身。由于A股市场的种种限制,近年来,多家国内互联网企业被迫赴海外上市。如今阿里巴巴远走美国更把国内资本市场的弊端暴露无遗,值得深入探究。

  崔瑜也认为,赴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和科技类公司多数有较大发展,例如腾讯、百度、网易、搜狐、新浪等,这些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都属于业内的龙头企业。不过,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完成上市,已经引发了我国创业板等相关部门的深思,创业板或将对这类公司上市的态度发生改变,未来一些尚未盈利但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互联网科技类公司或将也有机会登陆我国创业板,这会使我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热情有所降温。(高方圆/综编)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