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成功上市,宣告着电商企业在世界金融圈内影响力逐渐加深,而国内金融圈内,电商业务也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另一个比拼的战场。
由互联网介入而引发的电商业务“战争”,给基金公司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当下基金公司电商业务拼的是什么?发展前景如何?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就此专访了民生加银基金分管电商和专户的副总经理朱晓光,在他看来,互联网给基金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启发,让基金公司学会了以互联网思维重视客户体验。电商业务给基金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还有在行业洗牌中弯道超车的机会。基金公司电商业务还有可作为的空间,但是电商争夺战不应长久地围绕“入口”展开,需要回归到以产品创新、投资业绩黏住客户、沉淀客户的本源。
感谢“门口的野蛮人” 电商提供弯道超车机会
曾有金融专家将互联网企业称为“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基金公司如何看待这位“门口的野蛮人”呢?朱晓光认为,互联网介入基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启发。“互联网给基金公司带来的冲击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层面的,是发展思路和思维方式层面的。互联网倒逼基金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不仅在产品方面,也在公司架构设计、团队构成方面。”
据朱晓光介绍,早在2013年上半年,民生加银基金就确定了大力发展电商业务的战略决策,开始与各大电商平台接触;今年初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部门。为适应发展需要,公司高管进行了重新分工,对公司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民生加银基金最初的电商业务由客服与电子商务中心负责,当时属于公司的支持部门;而目前的电子商务部,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部门。
“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反应能力、创新精神、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要求,对基金公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高效调动公司投研、电商、运营、科技、稽核等部门,配合各个电商项目的快速平稳运行。同时,电商业务很大一部分是科技的竞争,这背后需要持续的IT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朱晓光介绍到。
虽然投入不菲,但在朱晓光看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前基金销售长期依赖银行代销渠道,模式单一且受制约较大,随着民生直销银行等项目的上线,仅半年时间我们电子渠道的销售增长约20倍。”据介绍,民生加银基金最新公募资产规模已经突破300亿元,约一半的新增规模来自电商渠道。其内部人士也表示,凭借在电商业务方面的出色发展,民生加银在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知名度和话语权也都在发生变化。
业内也有人认为目前基金公司在电商业务方面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基金电商业务推广可能进入低潮期。但朱晓光认为:“互联网升级换代速度很快,必须步步紧跟,一步跟不上可能落后很远。互联网金融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在不跟进去,可能也拿不到未来互联网金融的门票。”
“我们应该感谢互联网企业的野蛮人,他们让基金公司更加了解互联网,更加重视客户体验。他们的介入,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洗牌机会。”朱晓光认为,就目前来看,现金管理已经是基金公司电子商务的主要突破口和抓手。“随着一些基金公司因为投入跟不上而退出,这个市场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未来可能只有几家公司分享这块蛋糕,这就给我们提供给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电商业务仍有可为 争夺入口不是长久之计
在朱晓光看来,目前基金公司电商业务主要争夺的还是入口。“虽然大的基金公司当前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最大的‘入口’在哪,谁都不知道,也许下一个创新就将颠覆当前的基金公司电商格局。”
未来电商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在哪里?朱晓光表示,“关键是客户的沉淀和产品创新,能否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是否可以利用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大资管环境下,仅通过电商渠道买基金,基金公司和客户的黏性并不强,需要通过互联网接触庞大的理财客户群,细分线上线下客户,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理财需求,同时加强对高净值直销高端客户的定制化服务。”
民生加银基金电子商务部负责人李杨也认为,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核心竞争力是资产管理能力,制造或寻找入口并不是基金公司擅长的,这是互联网企业擅长的。“拼入口只是现阶段的选择,不是长久之计,基金公司电商业务不应该在入口争夺方面走太远。应该由粗糙激烈的竞争回归理性竞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中小基金公司该如何在电商业务上形成自身的竞争力?朱晓光坦言,对民生加银基金来说,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在客户积累方面与大公司不是一个量级,因而要另辟蹊径,积极扩展多种业务模式,增加自身业务在不同渠道的适用性,让各个渠道带来流量。“我们现阶段的战略就是多点布局,将已经摸索出的电商模式做熟做精。”
朱晓光表示:“基金电商还有很多可为的空间,未来我们会抓住普惠金融和现金管理这两条主线,进一步拓宽货币基金应用场景,把握第三方支付、工资代发、集团现金管理等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