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上周五晚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登陆美国纽交所,创下美股有史以来的最高融资纪录。除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外,我国知名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百度、网易、搜狐、新浪等此前均选择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此次阿里巴巴在美上市的消息再次掀起了业内对A股上市财务门槛过高的争论。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关键不是其当前盈利情况,其未来是否具备盈利能力是这些企业的核心所在。但是按照当前A股的上市财务标准,这些尚未盈利的企业无法满足盈利要求,同时处于最需要资金的时期,只能寻求到美国融资。”招商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A股市场对于企业IPO的财务指标要求较高。以相对宽松的创业板为例,最初有两套财务准入指标,要求企业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持续增长。今年5月份,证监会公布施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明确首发盈利持续增长的门槛被取消,同时不限于九大行业,但仍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以及“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从近年情况看,亏损的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是较为常见的现象。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华网,上市时就处于亏损状态。此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均为亏损上市。今年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中,新浪微博去年亏损3800多万美元,京东商城去年亏损额则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
“重制造业、轻服务业,重历史业绩、轻未来潜力。较高的财务门槛,更适合传统的成熟行业,反映出资本市场发展思路的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上一轮经济周期中,我国重化工业发展迅速,也相应形成了带有工业化“烙印”的资本市场,传统产业蓝筹股成为资本市场主体,这与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有些脱节。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标准是为“工业时代”企业量身订制的,大大滞后于“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发展规律。
今年年初,证监会主席肖刚曾撰文指出,将改革创业板制度,适当降低财务标准的准入门槛,建立再融资机制,允许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条件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之后也表示,中国互联网企业纷赴海外上市,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规则与制度滞后于创新型企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