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深夜,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236号文),指导商业银行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进一步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这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年中会议上明确提出从源头遏制银行“冲时点”,不到两个月时间。
立即叫停:一次提出8个“不得”
236号文发布即日起,商业银行以往一到月末、季末、年末就拼命拉存款、冲时点的做法将受到严格约束。
236号文进一步提出了8个不得:不得高息揽储吸存;不得非法返利吸存;不得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不得延迟支付吸存;不得以贷转存吸存;不得以贷开票吸存;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不得通过同业业务倒存。此外,236号文还出具了明确的量化指标考核方法: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计算每季最后一月的月末存款偏离度时,“本月日均存款”的可计入金额不得超过上月日均存款(1+最近4个季度最后一月日均存款增长率的均值)。
同时,银监会对存款偏离度的监管纠正和处罚措施也可谓非常严厉。236号文指出,对于存款偏离度超过3%的银行,自下月起连续暂停准入事项3个月以上;对于一年之内月末存款偏离度两次超过3%的银行,适当降低其年度监管评级。而对于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4%的银行,下月起连续3个月暂停其部分业务和期限超过90天资产的增长。对于之前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3%的银行,各级监管机构会同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前与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谈话,要切实加以纠正。
未来影响:对中小银行冲击较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236号文的出台将会对中小型银行的存款量带来不小冲击。“按照236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大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我个人算了一下,存款量将下降1/3左右。”渤海银行行长赵世刚表示。
“对变相的高息揽存、以贷吸存等方式都提出了明确量化的要求,而且还有一些行政手段的处罚,这是非常严厉的,对大型银行影响稍微小一点。”赵世刚告诉记者。
有地方小型商业银行内部人士也坦言,监管想通过此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或许有些治标不治本。“3%的量化设定意味着存款波动是上也不行下也不行,为了维持存款的稳定银行甚至会花更大的价钱来买存款”。
国信证券固收部研究员董德志分析称,以往理财产品多集中在月末到期,例如29日到期,由于30日资金无法顺利流动,最终客户资金会被留在理财发售银行的存款账户中。而在新规定下,为规避偏离度约束,理财到期时点将被提前,例如:可提前到20日。但是想将20日到期的理财资金稳定地留在本行存款账户中,并非易事,这可能需要银行为此支付更多的成本。
在此政策下,为了应对存贷比的考核,银行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吸收存款呢?上述地方小型商业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并没有什么新的办法去吸储,但是吸储的成本和难度提升了。为了应对存贷比的考核,要么增加存款,要么压缩贷款。不过亦有观点认为,现在很多银行都已经开始追求日均存款,冲时点的概念已经逐步弱化,以后把日均存款做起来就不会有很大影响。
员工吐槽:考核压力更大 吸储难度更大
有不少银行从业人士抱怨道,以后拉存款考核日均更痛苦。有网友担忧:“日均考核变得更重要了,压力分解到每一天,害怕。”
而目前主要考核日均的某银行机构内勤员工表示,不管是做内勤的还是一线员工,都有拉存款的任务,近百万元一年。“不冲时点,考核日均,这意味着不是拉几笔存款累积近百万元就行,而是要保证日均都有近百万元的存款。”该员工叹道:“这对我们不在一线做业务的员工来说,难度真的不小,何况现在很多人都不会直接将钱存定期,更多的是购买理财产品。但是,如果完成不了年终奖金就要被扣,很多内勤员工都拿不到全额年终奖,特别是新来的同事。”
某银行零售部相关人士表示,上述被叫停的多种手段确实是不少银行目前仍在采用的。“如今监管叫停多种手段,银行拉存款的难度更大。”该人士称。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的存款增速只有10.1%,而贷款的增速下降,仍是13.3%,差距进一步扩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指出,目前在存贷比考核机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活期存款迅速地流失,相当多的非银行机构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是瞄准着银行的活期存款。
前招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分享了拉存款的经验。“我们在网点摆上牛奶、咖啡,这样一下大家都来喝,办业务的、不办业务的都来喝了,喝了三次就得弄点存款来了,这一下子不仅有客户,还有广告了。”
专家呼吁
调整存贷比考核 让银行存款回归理性
不过,在业内及专业人士看来,监管约束存款偏离度可能会事与愿违。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直言,由于该文将存款冲时点的动因归结为撑规模、争排名,忽视了真正的动因贷存比紧张,因而在236号文之后,银行要么坐视存款流失而相应压缩信贷总规模,要么接受负债成本的进一步上升,而被迫压缩低收益票据和短贷,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可能与降低融资成本的初衷南辕北辙。因此,有专家呼吁应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让银行存款定价回归理性。新华社亦转述专家说法称,今后银行揽储压力将陡增,为不影响银行信贷投放,呼吁尽早调整存贷比考核指标。 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