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短期震荡不改趋势 布局新兴产业

2014年09月13日 07:5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经济波动对行情影响弱化

  中国证券报:近期宏观数据是否支持股市继续向好?

  张忆东:9月中旬公布的宏观数据依然难有惊喜,预计PPI、M2和信贷将继续偏弱,可能会引发短期震荡,但不会改变市场趋势,未来1个多月,短期经济波动和稳增长政策对行情的影响将弱化,而改革和转型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更显著。从中长期趋势来看,A股将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产业资本从传统产业退出或积极谋求转型,从而带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潮。

  常健:8月因进口疲软,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扩大至498亿美元。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可能会在近期进一步加大人民币上行压力。我们认为,8月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及零售销售额增长将放缓,当前进口增长疲软将导致投资增长减缓。今年下半年仍将持续这一贸易增长模式(即出口良好进口疲软)。我们期待汇率出现大幅波动,进一步刺激离岸人民币需求。进口持续疲软与内需疲软保持一致,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及行业产能过剩,这将给房地产和制造业带来压力。我们预测,年初至8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略低于普遍预测值,同比为16.7%,低于7月17%的增速,而工业生产增长将从9%下降至同比8.7%。

  4月以来,由于出口不断复苏,进口疲软,中国贸易顺差呈意外上行趋势。年初至今,出口同比增长3.8%,超过0.7%的进口增长率。我们注意到,这比政府设定的7.5%的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低得多。我们期待央行能够采取措施鼓励资本外流,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压力。

  姜超:我们关注的是,通胀远低预期,利于货币宽松。统计局公布8月CPI同比增长2%,其中食品同比增3%,非食品同比增1.5%;PPI同比降1.2%,环比降0.2%。1-8月CPI平均同比增2.2%,PPI平均同比降1.8%。9月以来猪价上涨菜价回落,考虑到基数效应大幅增加,经济低迷制约非食品价格上行,预计9月CPI同比降至1.9%。8月PPI同比下降1.2%,降幅有所扩大。PPI已经连续30个月处于负值区间,意味着工业品通缩仍在继续,但PPI降幅转向恶化,一方面反映8月煤钢油价大幅下跌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也与8月PMI拐头向下相一致,印证经济呈回落之势,短期内或难见底。9月以来钢价、油价继续回落,煤价企稳,预计9月PPI同比降1.6%,7月PPI或为年内高点。短期经济下行拖累PPI,加之猪价大涨后涨幅放缓,通胀或将持续回落,支持货币政策继续宽松。我们认为本轮货币宽松与以往的最大区别在于金融加杠杆而非经济加杠杆,未来金融和经济数据的背离或成常态,非食品价格或持续低迷,在此背景下通胀上行风险应有限,未来货币宽松的空间仍在。

  沪港通吸引资金流入

  中国证券报:沪港通会持续利好国内市场吗?对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常健:全球投资者很快将可通过新的渠道投资中国股票市场,即沪港股市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俗称“直通车”。尽管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限制条件,股票交易机制的平稳运行也面临巨大挑战,但我们认为,这一互联互通机制必将带来诸多益处。内地股票市场与香港及全球股票市场的整合将有助于加快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进程,便于人民币在香港的有序流动,为离岸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我们认为这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沪港通是对中国现有市场准入渠道,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有效补充。这些制度将实现优势互补,并在中国全面实现跨境投资组合流动自由化之前不断得以丰富和扩展。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对称性吸引了更多资本流入。我们认为,进一步自由化将导致大量资本外流,尤其是投资组合外流程度将大幅提升。现在还不确定何时会出现这一情况,但极有可能会分阶段呈现。投资组合流入也将有所增加,但速度可能会较慢。

  短期内,沪港通会加剧在岸及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刺激离岸人民币的需求。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价值可能一直被高估。但中国政府有能力也有意愿将人民币的波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人民币汇率错位现象仍将持续。

  张忆东:沪港通渐行渐近。568家标的的大盘蓝筹股开始活跃,维持了市场的强势,A股市场的配置性价值正在吸引外资和产业资本的增量资金,9月4日欧洲央行会议超预期推出系列宽松政策,欧元作为融资货币短期内有望继续流向中国资本市场。

  布局新故事和新变化

  中国证券报:“金九银十”,叠加沪港通等因素,行情是否将再次冲高?在经济增速放缓时,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张忆东:时间窗口胜于大盘指数,金九优于银十,短期震荡不改趋势,在四中全会、沪港通之前的这段时间窗口行情易涨不易跌。投资策略上,不惧震荡,珍惜金九,围绕经济转型的战略主线挖掘机会,9月份投资者应该淡化对大盘指数见顶的担忧。

  具体投资机会:传统产业的新故事+新兴产业的新变化。第一、传统周期性产业的新故事,非银金融(券商、保险)、农业(养殖)、装备制造(铁路设备、电力设备等)、地产、稀土、化工(石油石化、化学制品、玻纤、油田服务)、电力、股份制银行等传统行业的新故事,比如国企改革、行业景气拐点出现、沪港通标的股票池中的短期博弈机会。第二是新兴产业的新变化,可以继续淘金军工股、清洁能源、环保、体育等,这些热门行业的整体估值偏贵,但是行业成长前景好,加上政策利多频出,深受投资者追捧。第三是耐心布局新蓝筹,淘金中大盘成长股,以及海外投资者更偏好的行业龙头绩优股。

  姜超:在中央加杠杆、地方控杠杆的大背景下,基建投资将成为经济缓慢降速的主要着力点。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从高利率去杠杆、再度转变为低利率加杠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并非全面去杠杆,也难以重回过去的全面加杠杆模式,将进入到转杠杆模式:企业部门仍将去杠杆,但政府和金融部门将开始加杠杆,以对冲经济下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央行大幅降低了银行负债端的回购利率,使得金融部门有动力加杠杆,但银行资产端的贷款利率难降,因而企业和居民部门仍在去杠杆。而对利率不敏感的政府部门也可以加杠杆。

  未来中国去杠杆将更多通过改变融资结构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增加权益融资比重、降低债务融资比重。其中降低负债主要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加大坏账注销来实现;而权益的上升需要放开股市IPO限制,推行注册制,同时加快国企改革、增加国资证券化比率,并放开在国企和垄断领域并购融资的限制。

  股市“金九”行情成色十足,大盘强势放量创下反弹新高。近期宏观数据是否支持股市继续向好?主题投资能否继续活跃?本周财经圆桌邀请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姜超三位嘉宾,共同展开讨论。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