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9月12日电 (记者 陈康亮)改革行至中局,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如何?在此间召开的天津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者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判,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麦肯锡亚洲分公司董事长凯文·斯奈德认为,亚洲这片“经济绿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国。“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企业也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这些都让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十足。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中国经济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3%。值得注意的是,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1-8月份,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万人。
对此,南非Dalberg全球发展咨询常务董事詹姆斯·姆万吉表示,中国经济减速,就业却不降反增,新增城镇就业970万人,这一数字着实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成绩得益于中国的改革措施。尽管中国经济目前出现放缓,但因改革所带来的增长势头并未减慢。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在为中、外企业减负的同时,也为创新带来了更强劲的动力。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亦持相同意见。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U型调整,即从10%的增长率降下来,降到7%至7.5%之间。如果相关改革能够成功,中国经济未来仍然有巨大潜力实现进一步增长。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与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则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的调整表现为经济增长引擎的转变。“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应当是基于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其次是私人消费,第三是中国经济的绿色化和产能的绿色化。我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前景非常有信心,如果改革合理、科学地推进,中国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再次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针对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论坛开幕式上提出的“创新观”,接受中新社采访的与会者普遍表示,中国官方此时大谈创新可谓恰逢其实,毕竟未来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仍需要创新发挥作用。
俄罗斯铝业金融市场部行政副总裁奥列格·穆哈麦德申表示,中国经济正从要素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形成的后发能力将是非常可靠的优势。中国走创新的道路,通过建立高效能、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能够突破资源要素瓶颈,并将后发优势转化为先发优势。
奥列格·穆哈麦德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只是暂时现象。从中长期看,中国如果能够合理地推进城镇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经济有望在7%至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超过GDP增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