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信托进入“多事之秋”。信托计划兑付风险频频爆出,信托公司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开始控制信托计划成立规模。
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托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肯定是不会再有了。8月份,信托计划成立规模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趋势。这样的下降不是偶然,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和未来的趋势,整个信托业都处在一个转型和调整的阶段,规模下降是正常的。
兑付危机频频爆发
成立数量、规模双降
在7月25日,中诚信托发布“诚至金开2号”延期兑付报告后,山西信托也于8月底发布了《信裕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处置情况的最新报告,对于山西联盛融资债务追偿仍旧没有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在联盛的债权人名单中,中建投信托、中江国际信托、长安信托、吉林信托、山西信托5家信托公司涉资约为48亿元。其中涉及集合信托资金为28.3亿元,涉及信托公司分别为长安信托、吉林信托、山西信托。
实际上,自今年年初以来,市场上信托计划面临兑付危机的消息没有间断过。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各方对信托市场持谨慎态度。信托产品的成立、发行也出现下降趋势。
根据格上理财统计,2014年8月份,共53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成立346只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纳入统计的259只产品总规模为369.7亿元。产品数量环比下降2.8%,同比上升23.13%;产品规模环比下降9.25%,同比下降6.26%。8月集合信托成立数量规模较7月略降。
格上理财研究员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趋缓,资管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业务开展风控趋严,信托业资产规模出现环比下降的态势,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信托业正回归正常,过去信托公司粗放式的、以渠道资源推动业绩增长的时代终将落幕,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客户吸附及维护能力和资产管理规模,都将直接体现信托公司的专业性与资管实力。信托产品发行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中融、中铁和中航信托。
从资金投向来看,基础产业类信托共成立了78只,占比32.23%;房地产类紧随其后,共成立了72只,占比29.75%;工商企业领域占比11.57%,金融市场占比3.72%。
“这一现象一方面受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旺盛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不排除是由于部分信托公司信托产品的分期募集,即同一产品分多期募集。”不过,格上理财研究员表示,由于今年下半年房地产信托面临较大的兑付规模,尤其近期楼市成交低迷,库存高企等情况开始蔓延,房地产信托风险着实引发市场担忧。但由于信托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正在增强,房地产市场整体风险可控,一二线城市房产市场持续火热。
信托业规模
业务结构均进入拐点期
从信托业协会公布的二季度末数据来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逼近13万亿元,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业成为第二大金融门类。但前期高速发展埋藏的种种隐忧开始显露,风险正在逐渐释放。到期规模巨大,信托业务报酬率下滑,以及信托风险事件频发,让此前高速发展的信托业开始进入拐点,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开始放缓。
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二季度末,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2.4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较一季度环比增长6.4%,较去年年末增长14.4%,但较5月底下降了0.24万亿元,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其中,基础产业类规模2.72万亿元,占比23.1%,较去年同比下降2.15个百分点。房地产类规模1.26万亿元,占比10.72%,同比小幅上升0.69个百分点。
信托业结束了自2008年以来信托资产高达5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的高速增长阶段,自2013年起增速开始放缓,2014年二季度增速继续放缓。
格上理财研究员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增加了信托业经营的宏观风险、“泛资产管理”加剧了信托业的竞争、金融自由化萎缩了传统融资信托的市场空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规范减少了简单通道业务的市场机会。
不过,信托业面临的拐点不仅仅是在规模增速上,在业务结构上,信托业也同样面临拐点。占主要地位的通道业务一再受限,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等因素逼迫信托公司加紧业务转型。
该研究员表示,信托资产规模负增长说明了信托新增规模首次低于清算结束的项目规模,在外部发展环境受经济下行及竞争加剧的影响下,可以使信托公司有效控制风险,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调整优化信托产品的结构上。
目前,信托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基础产业信托余额的下降就是审慎应对基础产业过度投资风险显现的结果。不过,房地产类出现小幅上升,这与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有关,随着今年二季度开始暴露的房地产行业风险,资金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将趋向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