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5个月新高背后:牛市真来了?

2014年09月03日 07:40    来源: 广州日报     张忠安

全球资金连续12周流向A股 上证指数昨日上涨1.37%

  A股9月前两天的走势一扫投资者心头的担忧。周二上证指数再度大涨1.37%,收盘创下自2013年6月“钱荒月”以来的新高。有分析表示,在多项改革实际推动和预期,特别是沪港通10月开启等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数据反复的担忧缓解。有数据显示,全球资金已经连续12周流入A股。

  “股市突然这么涨,是不是真的牛市前夜?”一位投资者昨日面对沪深两市大涨显得很有信心。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A股连续飘红,昨日上证指数上涨1.37%,报收2266.05点,创下自去年6月5日以来的新高。有专业人士表示,巨量打新资金解禁以及市场对改革的预计,抵消了前期宏观经济数据的负面影响。

  改革红利带动市场信心好转

  昨日大盘在银行、券商等权重板块的拉动下走高,沪指突破前期2248.94点的高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266.05点,上涨了1.37%;深成指报8043.31点,上涨1.29%。

  虽然上证指数涨幅并不是太高,但行业差距有缩小的趋势,56个行业板块全线上涨,表现最好的依然是航天军工,该板块大涨6.12%,红都航空、中国卫星涨停,成发科技、航天电子、航天科技等涨幅都在7%以上。表现最差的传媒娱乐股平均涨幅也有0.75%。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打新资金回流,二是改革政策预期升温。”广州一位私募公司负责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周四、周五,8只新股扎堆发行时,还是给A股资金面带来明显的冲击。目前6家公司冻结的巨量资金打新资金在昨日回流A股。上周五打新的资金也将在今日解冻。

  这位私募人士认为,更重要的是市场信心恢复了,“我们认为,这一波行情主要还是改革红利,比如沪港通、国企改革,以及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

  A股“不差钱”只差“导火索”

  在近期能确定的利好中,沪港通和国企改革基本获得各大机构的一致认可。不仅境内资金对A股信心明显恢复,昨日成交量暴涨。而且境外资金热情也不减。有数据显示,国际资金已经连续12周流入中国股市。这也意味着,A股不差钱,只是需要“导火索”。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全球资金延续此前趋势,连续第12周流入中国股市,8月27日当周录得约8.02亿美元。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亦连续5周保持资金净流入,8月27日当周录得约13.89亿美元,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股市仍持乐观态度。

  “7月美联储总资产增长有所放缓,但全球资金却大幅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性资金配置在发生转向。”李慧勇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海通国际证券集团环球投资策略部董事潘铁珊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表示,目前确实有不少资金进入香港,主要还是看好沪港通。

  记者发现,A股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也从此前对经济数据的担忧中恢复过来。昨日沪市成交量达到1709亿元,逼近7月28日1804亿元的高位。深市成交量更是放大到1969亿元。

  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正起草

  分析称上市国企央企或有大动作

  本报讯 (记者杨欣)9月2日,在2014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高峰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表示,财政部就金融企业提出员工持股计划,正在起草办理,征求相关意见。而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很多声音认为员工持股能否落实、推广,尚有财产公示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执行效果目前还难估量。

  据报道,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表示,《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对所有上市公司都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财政部就金融企业提出员工持股计划,正在起草办理,征求相关意见。国资委也在积极研究推进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制度的安排。

  国资委改革局处长郭子丽昨天在论坛上表示,国资委正会同证监会、财政部制定推进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指导意见,预计明年出台。持股方式可以由员工直接持股也可以通过平台公司持股;股权来源是增资扩股而非存量股转让;实施要坚持试点先行的原则,防止一哄而上。

  内容

  员工持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10%

  6月,证监会曾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指导意见,在上市公司中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证监会表示,指导意见发布后,将推动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的试点工作,交易所将出台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信息披露要求,中国结算负责员工持股计划的账户开立等工作。

  意见明确,上市公司可根据员工意愿开展持股计划,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相关资金可来自员工薪酬,或者以合法方式获得。指导意见明确,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股票的总数累计不得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总额的10%。单个员工所获股票的权益对应的股数累计不得超过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1%,这里不包括员工在公司首发上市前获得的股份,通过二级市场自行购买的股份,及通过股权激励获得的股份。每期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每期的持股期限不得低于12个月,以非公开发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期限不得低于36个月。

  现状

  今年以来股权激励方案涉及6亿余股股份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股权激励方案呈“爆棚”趋势,涉及上市公司股份6亿余股。其中,5月7日,上海国资系统东浩兰生集团旗下的兰生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在贸易板块实施改制,试点员工持股。中国建材、上海医药、绿地集团等也表示要推出激励方案。

  资本市场曾有过成功的员工持股案例。例如2006年,张江高科就设立了“职工持股信托”计划,并于2007年再次增资;同年,“粤财信托·广发证券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之股权储备集合财产信托”成立,一度搁置之后又于去年重启;2012年,广汇能源推出斥资10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这三家企业的员工信托计划推出后,对公司股价都带来了积极影响。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分析称,员工持股在我国将呈现“三步走”的前进路线:先是民营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再是地方上市国企,最后是央企。第一类已广泛采纳,后两者将在今年有较大动作。预计下半年将会有数量可观的央企推出激励计划。

  掣肘

  受制多方面因素 执行效果难估量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很多声音认为员工持股能否落实、推广,尚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有关财产公示的问题最让业内人士头痛。用于员工持股的资金总额如果受限于其家庭金融资产总额,那就应如实向公司说明其家庭金融资产情况。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访者均对此项政策要求感觉尴尬。

  其次,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否受限制?按证监会征求意见稿,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源于公司应付员工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且数额不得高于其现金薪酬总额的30%;所购股票的持股期限不得低于36个月。而目前,上市公司普通员工在不涉及明显内幕交易的情况下,并无增持自家股票的政策限制。如今,同样是自愿增持,却增加很多限制,吸引力可能将打折扣。

  此外,上市公司应将员工持股计划委托给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其执行过程还需陡增一笔委托机构的管理费用,无形中抬高了交易成本。

  众多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均认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可能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员工领取薪酬时已扣缴个人所得税,再用这部分现金去委托机构买卖股票,其中又有征税。

  业内人士指出,员工持股是今年国资改革亮点之一,地方国企和央企将在今年有较大动作,预计下半年将会有数量可观的央企推出激励计划。未来员工持股应规避全员持股等以前走过的弯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岗位有针对性地设计持股方案。

  业内观点

  “小牛”前夜股民还储备啥?

  “股市走出大牛市,现在还不太现实。但在政策改革的预期下,小牛还是有希望的。”深圳一位基金分析师告诉记者。在多数机构看来,国企改革、军工、新能源和沪港通依然是本轮反弹的主角。

  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杰认为,在新视角下,国内稳定增长的必须消费品,包括医药、食品饮料、服装、零售等,估值水平已经和全球估值体系接轨。从目前来看,未来银行估值仍有一定修复空间,但传统周期品估值中枢短期难以抬升。

  “主要还是国企改革和沪港通。”上述基金分析师表示。他认为,国企改革如果能做好,特别是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吸引巨量的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无论对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是大利好。他指出,具有垄断性的行业受益可能会更大,如军工、盐业、烟草等。

  而在沪港通方面,广发证券主题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沪港通效果应该分两个阶段看待,在开通之前根据预期布局,而开通之后则需要等待逻辑验证。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