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环保能源新标的:生物质能孕育新蓝海

2014年09月01日 14:53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吴新雄在会议上提出了强化规划引导、弱化项目审批的管理思路和优化能源结构、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战略目标。

  吴新雄表示,近年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但能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偏高,为90.2%,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足10%。毫无疑问,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今后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从全球可再生清洁能源格局来看,目前生物质能、风能、水力及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领域内最主要的几个板块。而相比其他能源,以农林废弃物等为主要燃料的生物质能受季节、气候、天气等环境影响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专家预计,未来生物质能将成为国家能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环保能源行业“新蓝海”。

  多重优势明确发展预期生物质能前景广阔

  在美国,生物质能源约占全国能源供给量的3%,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生物质能技术发展起步较晚,据Wind统计,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源占比不足1%,而原煤消耗仍高达约68%,国内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从能源储备来看,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每年各类农作物可产生秸秆6亿多吨,其中可以作为能源使用的约有4亿吨;全国林木总生物量约190亿吨,可获得量为9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的总量约为3亿吨,开发潜力巨大。

  从战略定位来看,生物质能利用为解决环保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目前已成为公众最耳熟能详的大气污染问题的雾霾,其一个重要成型因素即是露天焚烧秸秆。发展生物质能成为了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该行业也因此站在了新能源与环保业的交叉口,受到各界人士的发展支持和源源不断的资金人才投入。

  从社会价值来看,以农林废弃物为生产原料的生物质能行业,为广大农村人口创造了财富收益的可能。以生物质发电为例,一台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200GWh以上,新增产值上亿元,年消耗农林剩余物约24-30万吨,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增加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这种多方共赢的运作模式最大程度上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成为了政府农村扶贫工程难得的落脚点。

  生物质能作为唯一含碳的可再生能源,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运用领域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生物炼油等。其中,生物质发电是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能源利用形式之一。2003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批复了河北晋州、山东单县和江苏如东等多个秸秆发电示范项目,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实施了生物质发电优惠上网电价等有关配套政策,使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能生物、国电集团、凯迪电力、光大国际、上海城投、中节能、广东粤电等一批领先企业陆续开展了相关业务。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自2006年起进入首轮高速发展期,总装机规模由140万千瓦增加到2012年的800万千瓦,复合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

  而按照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计划将达到13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对比此目标,目前生物质发电行业建设进度仍总体落后,在未来两年将再迎发展高峰。

  打通产业链关节建构生物质发电成熟商业模式

  作为生物质能领域的后入者,我国生物质能行业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前后,生物质发电企业集体出现盈利亏损,行业进入震荡调整阶段。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生物质发电行业的盈利困局不在于自身缺陷,而是产业化走在成熟度前带来“阶段性阵痛”。在2010年上网电价上调的利好刺激下,国内生物质发电行业迎来了跃进式的发展。然而在行业成熟度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这种发展竞速必然不可持续,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关注点必将重新集中到提升技术和运营上来。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产业链比较短,上游为资源行业和设备行业,下游为电网行业。由于国家优先上网政策,使得现阶段生物质发电下游销售不存在问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即是上游的原料采购管理和发电设备影响的能源转化效率。

  原料管理环节中收购难、存储难是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行业过快产业化的过程中,对规模的追求使得企业忽略了燃料收集体系的规范化构建,燃料采购价格和质量参差不齐。燃料端的混乱一方面增加了公司发电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原料供应提供机组运行的效率。在这一背景下,能有效打通产业链条、构建稳定燃料收集体系的优质企业就有了脱颖而出的可能。

  如当前国内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容量排名第一的武汉凯迪,其从2012年开始大力整顿燃料收购体系,建构了“村级点+大客户”的燃料收集模式,在源头端控制燃料品质,通过合同约束稳定供应量,扩大燃料收集范围,有效稳定了原料收购价格和品质。该公司目前仍在继续原料管理模式的优化探索,拟投资建设主营生物质原料的收集、加工、运输及销售等的燃料子公司。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燃料子公司的建立将实现公司的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公司对燃料供应的管理力度,从而为生物质发电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持续研发投入核心设备技术不断升级

  除了对生物质能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开拓,从行业自身发展需求来看,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设计并应用能源转化效率更高的锅炉设备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

  从目前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仍存在较高技术壁垒,所用设备大部分是专用设备,技术密集程度高,生产流程控制严密。而直接燃烧技术主要由锅炉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业自主开发,锅炉设备成为发电企业的主要竞争要素之一。

  当前发电企业主要通过自主研发锅炉设备或通过合作模式取得先进锅炉设备优先使用权,关键设备主要有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国内制造三种形式,以丹麦BWE公司技术,济南锅炉厂生产的炉排炉以及凯迪电力自行设计、国内锅炉厂家分包制造生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为行业主流。从技术面来说,一代技术发电效率仍相对较低,生物质发电厂较难维持稳定盈利。而通过技术革新,部分领先企业已率先进入二代水平。从凯迪电力对外披露的数据来看,其自行研发的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度电燃料需求由一代的1.7公斤下降至1.32公斤,效率提升28.8%,目前正在开发三代生物质锅炉度电燃料需求有望进一步下降至1-1.1公斤,较二代再提升30%左右。持续的技术升级将带给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逐步影响并改变着我国的能源格局。

  在能源形势严峻、生物资源丰富的大背景下,我国国务院、发改委、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生物质行业发展。行业优质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和多年的潜心经营逐步突破了技术和运营两大瓶颈,实现了生物质发电的稳定盈利。生物质能行业也孕育出环保能源领域的“新蓝海”,行业规模应用的时间点或已来临。(21世纪网)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