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退市为同质化发行敲响警钟 退市潮“呼之欲出”

2014年09月01日 13: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尽管关于基金退市的新闻不断,不过,在这个8月,汇添富悄无声息地给全国各大媒体发去了新闻稿件,标题更是用上了《“迷你基金”退市破局,汇添富成“刚吃螃蟹”第一人》,多少还是让人意外。

  “汇添富应该深刻反思产品设计的缺陷,短期理财基金原本就是为了营销噱头而设计的,相对于货币基金没有任何优势,规模快速缩水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清盘也是从公司自身利益出发的,没必要再次搞成噱头。”基金业内资深人士赵迪对此评论。

  基金退市“第一单”

  8月16日,汇添富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汇添富短期理财28天基金拟终止运作。这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主动退市首例,汇添富基金亦成为“敢吃螃蟹第一人”。

  迷你基金的退市一直是行业问题。当前,基金存量正奔向“2000”大关,行业创新亦进入“大时代”,在告别了跑马圈地的粗放式发展期后,迷你基金的退市问题已经成为建立健全行业新陈代谢机制、合理调配行业资源的关键之一。

  据汇添富公告显示,添富基金公司将于近期召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关于终止汇添富理财28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的事项,标志着国内首只迷你基金主动退市拉开序幕。

  据了解,汇添富短期理财28天退市并非规模原因,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汇添富短期理财28天规模为1.34亿,在规定的5000万警戒线之上。《证券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从业绩来看,汇添富短期理财28天并非太难看。截至8月11日,A类和B类自成立以来总回报分别为7.53%和7.98%,自成立以来的万份基金单位收益分别为727元、769元,业绩回报尚可。

  汇添富方面相关联系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主动关闭28天基金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虽然理财28天基金的规模远在警戒线之上,但是确属于“迷你基金”之列,从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和角度出发,公司决定关闭该基金;第二,汇添富最初推出理财28天产品原本是为了方便投资者安排投资周期(28天为4周),但在实际运作中发现较早推出的理财30天产品更契合投资者的申赎习惯,而这两款产品的期限较为接近,因此选择关闭28天产品。

  此前,迷你基金的退出问题一直是行业痼疾,基金公司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基金规模“迷你”却僵而不死,危害也显而易见:对投资者而言,持基的风险加大,基民的利益也难有保障;对基金公司来说,小基金依然占用人力、后台、渠道等资源,这对基金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带来了影响;而对整体行业而言,迷你基金的僵而不死也固化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有分析师表示,在欧美市场,基金退市已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以美国为例,每年合并或者清盘的开放式基金约为5%。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年报显示,在过去的十多年间(2003年-2013年),美国清盘的基金平均达到282只/年,合并的基金达279只/年。

  事实上,早在汇添富基金宣布退市之前,大成基金旗下子公司大成国际的两只ETF产品已经率先“清盘”。

  公告显示,8月7日,大成基金子公司、大成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发布通告,将会结束在港交所上市的两只ETF产品,各子基金的基金单位将从2014年9月17日起停止交易。两只基金资产净值均只有300万港元左右。

  据悉,上述两只基金都成立于2010年12月,且均投资在港上市中资股。然而,基金成立后,成交量一直稀疏,基金价格自2011年年中后一直未能恢复至发行时水平。根据两只ETF的信托契据规定,若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少于1亿港元,基金经理可按其绝对酌情权终止相关基金。

  退市潮“呼之欲出”

  值得关注的是,基金退市的序幕或许还刚刚拉开。

  首先,从现实情况来看,迷你基金的数量上的扩大,使得退市可能将更为普遍。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超常规发展,基金数量逼近2000只,但单只基金产品规模两极分化,一些货币基金规模达到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成为“巨无霸”,也有不少基金规模低于监管层规定的5000万元红线,沦为“迷你”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市场共有2300多只基金,其中有400只基金的规模低于5000万元(A、B、C份额分别计算),占比17%左右。

  目前,阳光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都有强制中止的先例,近年来在监管层“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的思路下,基金业的市场化开始逐步推进,部分公募基金也做了基金“合并”、基金“转型”的有益尝试,但主动终止公募基金运作还非常少,此前在内地发行的公募基金还没有先例。

  其次,从政策而言,迷你基金退市也将受到鼓励。而近期监管层也是对“基金退市”提出鼓励。

  上海某券商资深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基金业大发展、公募产品数量迅速扩张的今天,健全的基金合并退出机制一直在监管层的思考框架之内。

  2012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基金审核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鼓励建立基金退出机制”,而去年6月开始实施的新基金法明确了此规定,今年7月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则进一步细化了实施合并退出的各项主要原则。

  近期,监管层对于首只退市基金表示支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8月15日表示,退市制度改革意见将在进一步完善后尽快发布实施。相对于退市的上市公司而言,迷你基金数量不断增多,也使基金退市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更重要的是,基金退市将为上市公司退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并提供有效保障。

  业内人士分析,就中国资本市场的实情而论,基金退市会为基金同质化发行敲响警钟,迫使基金管理人创新盈利模式,也能有效改变现有的资产配置理财环境,将使上市公司的退市指标体系更加完善,营造证券市场博弈新环境,塑造证券市场新的资源观。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代宏坤博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就强调,目前的市场环境使得基金清盘有了更多的现实基础。

  “新基金设立门槛降低为基金清盘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基金管理人要发行一只新基金并不容易,相关的审批程序和发行的周期都很长,发行一只新基金的成本很高。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已经设立的基金,有的业绩和规模都不理想,但是基金管理人有动机保持这些基金不被清盘。随着政策松绑,基金设立的门槛降低,基金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策略灵活地设立新基金,很多公司基金的类型和数量都已经不少。在这样的环境下,优化基金产品线,提升运营效率成了管理人的一个重要课题。”代宏坤表示。

  而对于当前的清盘,代宏坤认为也并非“洪水猛兽”。

  代宏坤认为,目前基金清盘相当于强制赎回,也就是按照清盘时的基金净值,把资产返回给投资者。从这方面来说,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但是如果在清盘后,市场上涨了,投资者可能会丧失这部分收益,可能存在这种隐形的损失。投资者不妨选择主动转换基金,从有清盘风险的基金转换到一只更好的基金。

  济安晋信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也对此表示赞同。王群航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运作不理想、规模有限、没有生命力的基金,管理没有必要继续维护,清盘提上了议事日程。合并、转型和清盘是不同的措施,适用性有所不同。如果基金管理人要对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进行大的调整,更可能通过基金转型来实施;如果多只基金在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方面比较相似,更容易相互合并。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