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各类机构调仓无疑是投资者关注重点之一。其中,操作灵活的私募动向更具看点。
那么,有哪些个股被私募持续青睐?又有哪些个股被私募新近看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出三大知名私募调仓动向。
大势风向
◎泽熙二季度新进东方金钰、苏宁环球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完毕,一些机构二季度持仓被曝光,其中知名私募持仓动向更受到投资者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泽熙旗下产品出现在9家上市公司中报中,大部分在一季度已持有,比如宁波联合、青松股份、东方锆业、鑫科材料和黔源电力。泽熙在一季度持有的同时,又在二季度加仓的个股为特尔佳和明牌珠宝;在二季度新买入的上市公司有两家,分别是东方金钰和苏宁环球。
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转私”后异常低调,定期报告成为一般投资者唯一了解他投资状况的渠道。
二季度,王亚伟管理的外贸信托-昀沣信托计划产品共出现在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其中新进的有3家,分别是同方股份、伊力特和王府井,其余为一季度以来持续持有的个股,包括冀东水泥、南风股份、华润万东、北京城乡和第一大重仓股三聚环保,共持有2502万股,市值达6亿。
无疑,三聚环保股价波动将显著影响王亚伟产品的净值表现,8月29日(上周五)三聚环保(300072,收盘价23.96元)创出历史新高,潜伏许久的王亚伟是否迎来收获期?投资者不妨拭目以待。
说到知名私募,赵丹阳可算一员。认为大牛市已开启的他又有什么具体布局呢?从中报中或能看出些许端倪。
赵丹阳旗下的 “赤子之心成长”和“赤子之心价值”两大信托产品出现在3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分别为全聚德、老凤祥和中国国旅,其中两大产品都持有全聚德,分别持有623万股和631万股。
除此之外,去年冠军私募创势翔则出现在南方汇通和星湖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股东名单上。
私募界“老大哥”重阳投资,包括其产品和“自营”出现在6家上市公司的名单中,其中新买入华侨城,持股数超过1亿股,此外还持有燕京啤酒、宝钢股份、万华化学、青岛啤酒和青岛海尔。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私募调仓◎中信:警惕融券余额增加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5181.54亿元,创出今年来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2012年以来,融资余额增速呈周期性变化,而且滞后于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滞后期约为10~20个交易日。
目前沪深300指数20日涨跌幅进入下行阶段,这意味着未来10个交易日左右的窗口内融资余额增速可能会下降。同样,融券余额的变化也滞后于市场的涨跌。最近几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进入下行阶段,由以往经验看,未来一段时间融券余额增速或回升。
中信证券表示,基于调整后的融资余额增速,相对看多餐饮旅游、钢铁、建材、交通运输、食品饮料等;相对看空电力及公用事业、计算机、机械、石油石化等。
对于个股融资融券大幅变动,该机构提示:过去5个交易日被重点做多的个股有国海证券、中国宝安、东阿阿胶、莱宝高科和中恒集团等;被重点做空的个股有国投电力、怡球资源、浙江医药、泛海控股、海普瑞等。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两融变化
行业热点
◎机构推荐四大生物识别龙头股
目前,对安全需求的提升正带来生物识别技术加速普及。
近日,国泰君安发表研报指出,在个人安全需求层次: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终端市场应用正在爆发。继指纹识别技术首次在iPhone5S上应用后,9月将发布的三星Note4手机或将搭载虹膜扫描识别功能以提高手机安全性,其他科技厂商也在陆续跟进。而在公共安全需求领域,政府主导下大中型应用系统将加速推进,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国均在加大对暴恐等公共安全监管的投入力度,生物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正加速普及。
该机构同时指出,预计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虹膜识别“三驾马车”为主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2018年将达到370.2亿美元 (约合2274.14亿元人民币),2013年~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35.2%。其中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智能终端应用市场的爆发,人脸识别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公共安全市场的需求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泰君安对此的投资建议是:推荐细分行业龙头,看好该行业的技术先导者,包括语音识别与教育产业;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与消费电子;人脸识别与视频监控等领域领先企业。个股推荐人脸识别龙头汉王科技、指纹识别龙头欧菲光、虹膜识别龙头关联公司林州重机和语音识别龙头科大讯飞。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安全识别推广程度◎中信:沪港通非以散客为主
券商板块一直是 “机构情报站”较关注板的板块之一。中信证券8月29日中报显示,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增93.19%,业绩表现不俗。
在最近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中信证券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引起关注,比如近期热点沪港通。中信证券认为:“预计沪港通初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内有很好的交易基础,对海外的投资意向明显。大致估计,在开通前3个月的额度内如果占满的话,预计能占市场交易量的10%左右。”
有机构提问:“沪港通客户是否以散户为主?”中信证券认为:“对于QFII额度不够用的或者拿不到QFII的机构,吸引力还是不错的。比如海外很多大规模的对冲基金,之前拿不到QFII额度,只能去借额度,但是成本很高,未来就会通过沪港通这个渠道来投资。”
此外,还有机构关注两融业务未来空间问题,参与回答的中信证券员工表示,“个人认为,散户交易驱动的两融增长,已经达到快速增长的后期阶段。但对机构交易驱动的两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几年整个两融业务全市场或能达到一万亿元左右的规模。”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券商业绩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