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朋友圈里卖保险大打“感情牌”

2014年08月26日 08:34    来源: 广州日报    

  互联网保险产品用户体验加强 但过分强调娱乐性削弱了其保障实质

  从泰康人寿1元钱求关爱,到阳光保险“爱升级”,再到泛华保险e互助平台,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互联网大军,企图利用朋友圈做文章,跑马圈地。

  本报讯 (记者周慧)昨日,又一家险企高调推出一款基于微信朋友圈平台的产品“宝贝存钱罐”,宣传家长帮宝宝存钱可1元起存、金额不限、时间不限,长辈还可以基于这个平台给宝宝进步奖励、给压岁钱。

  保险专家指出,纵观目前互联网平台上推出的创新产品,保险销售从过去强调高收益,转变为基于生活化、社交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在用户体验方面是一种极大的提升。“不过过分强调娱乐性的结果则是其保障实质会被削弱。”有保险专家指出,“此外,借助朋友圈来玩营销,会容易让人产生绑架友谊、绑架亲情的感觉。”

  疑问一:朋友圈展示关爱 疑为被亲情友情绑架

  据介绍,这款“宝贝存钱罐”主要采取微信支付,家长在首次投保时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后开罐,购买了对应的年金保险,家长作为投保人,孩子为被保险人,家长的每次“存钱”即为保险单缴纳保费。

  记者发现,除了每次父母可以帮孩子存钱交保费之外,家长还可以将孩子成长的照片、想对孩子说的话全部汇集到应用当中的“成长足迹”中。不仅如此,“宝贝存钱罐”还可以向微信好友讨红包,家长也可以给好友宝宝发红包,不同的“存钱”次数和金额对应不同的等级,用户能实时查看对应等级和排名。

  业内人士指出,这款产品类似泰康人寿此前推出的1元钱“求关爱”保险产品。

  据介绍,“求关爱”实质上是泰康人寿设计的以1元保费为门槛的防癌保险,每个用户只能为自己投保一次,保障时间为一年,18~39岁客户的保额为1000元,40~49岁客户的保额为300元,要提高保额,就得依靠朋友们的“帮助”,朋友们每支付1元,保额就增加一个档次。

  “打感情牌是朋友圈保险产品的主要营销手段。”有业内人士坦言,“在朋友圈里‘谁爱我’就为我多投1元,谁跟我的关系更好,就在‘宝贝存钱罐’当中给我宝宝存更多的钱,还会在排名当中体现,这无形当中也会给这份友谊亲情增加一种压力。甚至当这种关爱变成量化的数字形成排名之后,这种味道也变了,失去了‘爱’的初衷。”

  疑问二:被质疑偷换概念 保险不等于存钱

  “您是否想现在就为宝贝开始积攒大学学费呢?”在对外宣传方面,记者发现“宝贝存钱罐”表示年轻父母可以用碎片情感、碎片时间、碎片资金结合不同生活场景,将给宝贝的进步奖励、长辈给的压岁钱随时随地地存入账户,尤其微信开通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为孩子存钱。事实上,“宝贝存钱罐”本身是对应着一款年金保险产品。

  相关人士认为,传统意义上德教育金、年金保险产品对于存入金额和时间都有着较大限制,手续繁杂,而互联网产品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过有业内人士质疑,“‘宝贝存钱罐’过于宣传买这款产品就是帮宝贝存钱,但是事实上保险产品的本质并不等于存钱,这与监管层此前三令五申严禁将保险产品跟储蓄存款画上等号的监管措施有悖,存在打‘擦边球’嫌疑。”

  记者在查阅产品时发现,该款红包年金保险明确指出,1元可存,金额随意,随时可存,到期可领取投入金额的1.295~2倍(根据投入时宝贝的年龄计算),宝贝18~21周岁,每年领取一次,每次领取总到期金额的25%。而产品的条款列明,产品所包含的保险责任主要是生存保险金给付和身故保险金的给付,被保险人在年满18周岁后的首个保险合同周年日零时前身故,公司按照已交保费与合同当时现金价值较大者给予身故保险金,若被保险人在领取生存金期间身故,公司将一次性给付未领取生存保险金。

  专业人士指出,事实上,“这当中包含的保险保障功能几乎微乎其微,等同于不少理财类保险产品所包含的保障内容。”上述人士坦言,“互联网保险产品内容,那款‘求关爱’产品的点重在保障,求关爱,但是‘存钱罐’这款产品的点在于交保费等于存钱。”不过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回应表示,引用“存钱罐”这个概念主要为了消费者在投保时便于理解,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包括产品的说明书,都说明了这是一款保险产品,并明确了客户未来可领取的金额、时间、方式。

  提醒

  保险产品不同于储蓄

  业内人士指出,近来银保产品销售误导频频见诸报端,不少消费者到银行本想买份理财产品或者存钱,最终却发现自己买了一份保险。

  为此,保监会曾公开征求意见,规定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对投保人隐瞒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储蓄存款、基金等理财产品混同并向投保人销售。

  “而在网销产品当中,存钱罐的概念容易遭到消费者理解上的偏差,很容易将交保费跟存钱的概念等同起来,加上年纪稍大一点的消费者本来就分不太清保险和储蓄的关系,等到保险期过后发现连储蓄都不如,只是比活期利息高一点,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