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大数据验证靠谱子公司

2014年08月23日 07:0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基金子公司旗下产品接连出事,令基金子公司处于风口浪尖。不过,有些基金子公司产品靠谱,收益率具有优势。选择靠谱产品的第一步是选择靠谱的基金子公司,这可从以下三个数据考证。

  注册资本金:仅8家达到或超1亿

  诞生于2012年11月的基金子公司,在不到2年间狂飙突进,风光的背后也蕴含很多风险,注册资本金较少是被市场经常论及的一个问题。

  何为注册资本金?其实是企业实有资产的总和,也意味着“腰包”厚薄。根据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67家基金子公司合计注册资本金为32.3亿元,平均仅4820.9万元。对于管理1.6万亿资产,基金子公司全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比公司注册资本,逼近500倍。

  若仔细来看,目前注册资本金达到或者超过1亿元的基金子公司只有8家。其中注册资本金最高的是嘉实基金公司旗下的嘉实资本,注册资本金达到3亿元;其次是兴业基金旗下的兴业财富,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资本的注册资本金也达到2亿元。民生加银旗下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易方达旗下易方达资产管理的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25亿元和1.2亿元。招商基金旗下招商财富、大成基金旗下大成创新、中加基金旗下北银丰业资产的注册资本金均为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8家基金公司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仅2000万元,不少公司业务规模已经很大,杠杆非常高。

  不过,因为子公司和母公司往往“唇齿相依”,投资者除了关注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之外,还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那就是母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和资产管理规模。首先看注册资本金,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成立的91家基金公司合计注册资本金达到169.38亿元,其中国寿安保、兴业基金的注册资本金都达到或超过5亿,分别为5.88亿元、5亿元。安信基金、民生加银、纽银梅隆西部、浙商、平安大华、中加等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也较高。

  不过,注册资本金不能完全说明“母公司”实力,因为基金公司并非资本消耗型公司,不少大型公司因成立时间长,虽然注册资本金不高,但净资本已经非常高了,因此可以按照基金管理规模来看。一般来说,天弘、华夏、嘉实、南方、易方达、广发、博时等排名靠前基金公司都实力雄厚。

  从目前来看,其实出事的基金子公司“母公司”管理规模并不高。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往往母公司不强的基金子公司,盈利压力很大,因此风格会比较猛,主观和客观上都要求以“收入”为指标,因此业务风险会偏高。

  背景考察:银行系更有优势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道理同样适用在对基金子公司的筛选上,尤其是在子公司注册资本金普遍较低的背景下,最好选择银行作为“后盾”的基金子公司。

  格上理财研究员欧阳岚梳理背景发现,这67家基金专户子公司,一般由相应基金母公司全资控股,基金母公司背靠三大派系,分别是信托、银行、券商。其中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达到14家,分别为工银瑞信投资、民生加银资产、招商财富资产、建信资本、兴业财富、深圳中欧盛世资本(意大利意联银行)、鑫沅资产、农银汇理(上海)资产、上海浦银安盛资产、国泰元鑫资产(中国建银投资)、交银施罗德资产、北银丰业资产、上银瑞金资产、永赢资产。

  信托系基金子公司则有19家,其中吉林信托、中铁信托对旗下天治资产、中铁宝盈资产控股比例在60%以上,其他比较大的有中诚信托控股比例48%的嘉实资本、中信信托控股49%的中信信诚资产、中融信托控股51%的道富资产等。

  券商系背景依然是基金子公司背景中最为庞大的,达到33家。其中,国内管理数目最多、品种最全的基金公司之一华夏基金由中信证券100%控股,中信证券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除信托、银行、券商背景外,还有一家资产管理系基金子公司——信达新兴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达新兴财富是信达澳银的全资子公司。信达澳银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是国内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基金子公司的背景对业务开展、业务风险等都有较大影响,一些大型金融集团往往资源丰富,基金子公司开展业务也非常方便。其不仅业务范围广、风险也偏低,但有些基金子公司背景非常弱,只能靠业务员拉业务,这样可能成为“食物链”下游一环。即银行不接的业务给信托,信托不接的业务才给基金子公司,这样产品风险就可能比较高。

  从业务发展来看,目前民生加银、工银瑞信、招商和平安大华等旗下的子公司规模超千亿,多数业务是基于银行系合作优势。欧阳岚认为,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银行的部分业务通过子公司开展,起到扩大业务范围和增强业务灵活性的作用。从合作方式上,银基合作票据业务、表外完成的增量业务融资需求以及创新复杂的结构化产品都涵盖在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业务中。

  业务范围:通道业务也有风险

  基金子公司业务方向和风险控制是考察“靠谱”程度的重要一环。

  据笔者了解,目前基金子公司业务主要有两大类:通道业务及主动管理业务,即类信托业务。目前基金子公司整体规模1.6万亿,其中大部分是通道业务。其实通道类业务也存在一定风险,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子公司产品时,一定要先了解子公司业务方向。

  启元财富投资分析总监汪鹏表示,短短两年时间基金子公司获得大发展,其实不少公司是匆匆上马,人员组织、风险控制等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有些公司为了冲量,集中做一些见效快的通道类业务,导致目前出现问题。他指出,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爆发风险,很大问题是责权利不清晰,导致最后各家机构互相推诿,投资者一定要选择责权利清晰的产品。

  汪鹏还强调,对于两种情况需注意:首先,子公司信托嵌套类产品,有一种可能是,基金子公司为了促进销售,找一家信托公司做通道,发行一只单一类产品,可能这类产品风险就比较大;第二,基金子公司发行的单一类产品的收益率要高于市场平均收益,因为单一类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低于集合类,一旦出现相反情况,往往有“内情”,需要警惕。

  汪鹏表示,目前出事的基金子公司在运作过程中,还凸显出风险控制不到位、风险处理能力不强的情况,这需要投资者严格审核,往往实力较强的基金子公司对这块控制更好。

  通道类产品的业务方向也值得关注。最近两年,高位接盘的基金子公司“接棒”大量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类信托通道业务,一些信托公司不愿意接手的二、三线城市的项目可能都转移到基金子公司。从目前来看,出事子公司的产品都是房地产项目,因此对于房地产业务布局较多的子公司需要谨慎。

  格上理财分析师王燕娱也表示,对于基金子公司所谓通道业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究竟是谁的通道,如果是第三方理财公司、私募公司等这些机构的通道,则需要谨慎。而对于主动“类信托”产品,审核方式则和信托一样,需要对融资方、发行机构、风险控制等条款进行审核。

  汪鹏也表示,如果是主动型的子公司产品,对于三四线房地产项目和低等级的政信类产品则需要谨慎。此外,他提醒投资者,对于产品来说,一定要看有无借新换旧的可能,要注意融资方是否有多头融资行为。一旦发现有此类情况,最好“用脚投票”。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